完善

牛角

牛角(拼音:Niujiao),其起源于原始狩猎的巫觋等活动有密切关系,是汉、瑶、彝、苗、景颇、纳西、怒、傣、布依、土家、仡佬、黎等族的唇振气鸣乐器,流行于我国的桂、黔、滇、川、湘、粤、海南等省区。

概览

更多>>
  • 类型:唇振气鸣乐器
  • 流行地区:桂、黔、滇、川、湘、粤、海南等省区
  • 适用领域:独奏或合奏
发源及历史
牛角起源与原始狩猎的巫觋等活动有密切关系,先在少数民族中使 用,与牧业、狩猎生活关系密切。
阅读全文 >>
资讯
牛角是汉、瑶、彝、苗、景颇、纳西、怒、傣、布依、土家、仡佬、黎等族的唇振气鸣乐器。流行于桂、黔、滇、川、湘、粤、海南等省区,各地牛角有着自己的特点。
阅读全文 >>
演奏牛角时,角体较小者,双手持角身吹奏;角体较大者,用左手托抱角底置于胸前,右手持角身吹奏。
阅读全文 >>
牛角多用天然生长的黄牛角或水牛角制作,常就地取材,规格大小不等,一般全长40厘米~70厘米,将牛角尖端锯平,在锯口中心钻一细孔,与角的内腔相通,圆孔上端扩孔并呈钝角状,与号嘴相似。有的还在角的上端装置一个竹或木制吹嘴。
阅读全文 >>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