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琵琶发源及历史

自古以来,文艺作品中的王昭君,总是和琵琶形影相随。然而在近代戏剧、绘画、塑刻等艺术形象中常见的昭君,却与晚于她四百年多年才有的半梨形琵琶相伴,这与史实不符。 汉武帝时(公元前14O年-公元前87年)就有类似现代“阮”的圆音箱、直颈形状的乐器问世,东汉(公元25年-220年)至西晋(公元265年- 317年)的文献中皆称之为琵琶。约在公元350年,由印度传入中国的半梨形曲颈的乐器也称之为琵琶。为了区别,人们将前者称为汉琵琶,后者称为曲颈琵琶。这两种琵琶的来源、形状、特点是截然不同的。 汉琵琶:圆形音箱、直柄,成器时代为公元前15年,此论有西晋人博玄《琵琶赋·序》为证。《琵琶赋·序》曰:“闻之故老云:汉遣乌孙公主嫁昆弥,念其行道思慕,使工人知音者,裁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之乐。观其器:中虚外实,天地像也;盘圆柄直,阴阳叙...
阅读全文 >>
扫拂技巧是琵琶的基本演奏技巧,今天为大家介绍扫拂技巧的由来。 1、琵琶的音乐及演奏技法 琵琶里的“点”为基础的音乐形态,构成“线”形音调表现乐思为其弹奏特征的民族乐器。琵琶音色的穿透力很强,只要运用正确的演奏方法,基本功扎实,其音乐就能传得很远,低音区音质淳厚而古朴,中音区亲和而饱满,高音区,明亮而富有弹性。唐白居易《琵琶行》中所描绘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鸣,由终收拔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的音色,不像古筝的音色那么妖艳,也不甘古琴为乐的那样涤沉,她幽静,典雅,奔波,喜悦,壮烈,悲切,思考,高贵,辉煌于一身,这就中国民族乐器之王——琵琶。 琵琶的演奏技法在数千年的传承与发展中已变得非常丰富。主要分为左手和右...
阅读全文 >>
犹记得,在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开篇,长安街头,楼台一阁,红妆女子倚窗而坐,横抱四弦曲项琵琶,素手拨弦,余音绕梁,久而不绝。 镜头一转,酒楼一角,众人正听着小曲,琵琶、阮、竖琴,一曲暂歇,声尤不绝。 在热烈而奔放的盛唐,文娱产业如日中天,而在音乐圈子里,琵琶可以说是举足轻重,它凭其细腻入耳的音色以及张力极大的音阶,成为古代中国乐曲演奏的重头戏。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白居易的一首《琵琶行》,更是将这件拨弦乐器捧上神坛,千百年来,无不让人心驰神往。 而同样是这首《琵琶行》,似乎也揭示了琵琶的兴衰历程。 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彼时唐朝自创建已近200年,经历了贞观之治、武后以周代唐、开元盛世和安史之乱,已从盛世转向衰败。 浔阳江头的琵琶...
阅读全文 >>
《琵琶行》 唐代白居易作。写作者被贬为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时,偶遇一昔日长安名歌伎,听她弹奏琵琶并述说年长色衰后的飘泊沦落,由此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叙事流畅婉转,文字优美,是古代著名的长篇叙事诗。 《诉衷情·小莲初上琵琶弦》 苏轼作。小莲初上琵琶弦,弹破碧云天。 《古从军行》 李颀作。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杂曲歌辞·渭城少年行》 崔颢作。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台清酒就君家。 《七律·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作。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琵琶》 白居易作。弦清拨刺语铮铮,背却残灯就月明。 赖是心无惆怅事,不然争柰子弦声。 《临江仙》 晏几道作。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
阅读全文 >>
琵琶分为了无锡派、平湖派、浦东派、崇明派、汪派这五个派系。 一、无锡派 清代初叶,琵琶分南、北两派。南派,即浙江派,以陈牧夫为代表,用下出轮。擅长的乐曲有《海青》、《卸甲》、《月儿高》、《普庵咒》、《将军令》、《水军操演》、《陈隋》、《武林逸韵》等。北派,即直隶派,以王君锡为代表,用上出轮。擅长的乐曲有《十面埋伏》、《夕阳箫鼓》、《小普庵咒》、《燕乐正声》等,无锡华秋萍、华子同两人向南北两派学习,编著《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三卷,采用工尺谱,有较完整的指法记载,是中国最早印行的琵琶谱。由华氏传授的流派遂被称作无锡派。 《南北二派秘本琵琶谱》前后出版三次,对后世学者的影响较大,对研究琵琶古谱,提供了宝贵资料。尽管无锡派嫡派传人不多。按照《华氏谱》原谱演奏的人也很少,但其他各派或多或少地采用了《华氏谱》中部分乐曲整理了现在流行的演奏话。因此,无锡派在清代...
阅读全文 >>
到了唐代(公元7-9世纪)琵琶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峰。当时上至宫廷乐队, 下至民间演唱都少不了琵琶, 随成为当时非常盛行的乐器, 而且在乐队处于领奏地位。这种盛况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有大量的记载。例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著名诗篇《琵琶行》中非常形象地对琵琶演奏及其音响效果这样的描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唐代后期琵琶从演奏技法到制作构造上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演奏技法上最突出的改革是由横抱演奏变为竖抱演奏, 由手指直接演奏取代了用拨子演奏。琵琶构造方面最明显的改变是由四个音位增至十六个(即四相十二品)。同时它的颈部加宽,下部共鸣箱由宽变窄, 便于左手按下部音位。 由于以上这俩项改革,琵琶演奏技法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据统计琵琶的指法共有五六十种。归纳起来,右手指法分两个系统: 一、轮指系统,二、弹挑系统。左手指法也分两个系...
阅读全文 >>
历史上的所谓琵琶,并不仅指具有梨形共鸣箱的曲项琵琶,而是多种弹拨乐器,其名“琵”、“琶”是根据演奏这些乐器的右手技法而来的。也就是说琵和琶原是两种弹奏手法的名称,琵是右手向前弹,琶是右手向后挑。所以说当时的“琵琶”形状类似,大小有别,像月琴,阮等,都可说是琵琶类乐器。 琵琶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主要弹拨乐器。经历代演奏者的改进,至今形制已经趋于统一,成为六相二十四品的四弦琵琶。琵琶音域广,演奏技巧为民族器乐之首,表现力更是民乐中最为丰富的乐器。演奏时左手各指按弦于相应品位处,右手戴赛璐珞(或玳瑁)等材料制成的假指甲拨弦发音。 大约在秦朝,开始流传着一种圆形的、带有长柄的乐器。因为弹奏时主要用两种方法:向前弹出去叫“批”,向后挑起来叫“把”,所以人们就叫它“批把”。后来,为了与当时的琴、瑟等乐器在书写上统一起来,便改称琵琶。 ...
阅读全文 >>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