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1071次浏览 · 由 山霁 于 2022-02-07 整理

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古筝于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关于古筝的起源,仍无定论。由于历史的变迁和地域的影响而造成了地方风格、演奏技法等的不同,并因此形成了当今各种不同的古筝流派,使古筝的发展日趋繁荣。

古筝的起源及发展历史

远在战国时代的秦国境内(陕西省),筝就已经流行,当时称为“秦筝"。此后,又流传到了河南、山东、广东、浙江、内蒙古等地。
筝在汉、晋以前设十二弦(见魏·阮璃《等筝赋》“弦有十二”)。

隋唐时期,筝由十二弦增至十三弦(见唐·岑参《秦筝歌,送外甥萧正归京》“汝不闻秦筝声最苦,五色缠弦十三柱”)。

明清以后逐步增至十五弦,清光绪年间出版的《大清会典》记载:“秦筝十五弦,似而....”。

清末至民国初出现了新制的十六弦筝,这种十六弦第也就是中国近百年来流行的传统筝。

1949年以后,筝这件古老的民间乐器,通过演奏家们与有关专家的推敲研究在对其形制与弦质改革的基础上,成功地研制出S型二十一弦尼龙钢丝缠弦筝。这种筝由于共鸣体加大,弦数增加,明显丰富了演奏的音响效果和发音的厚度。千古流传的筝,更显得委婉动听,富于神韵。S型二十一弦尼龙钢丝缠弦筝是中国和世界各地普遍流行的常用筝。

而进入21世纪,涌现出一批青年古筝演奏家,其中以王中山、翟志荣、邱霁、袁莎、蒋周健、刘乐、鲍栋、宋心馨等老师为代表。多年来,这些演奏家多次出访了德国、奥地利、英国、法国、意大利、荷兰、俄罗斯、比利时、瑞士、瑞典、匈牙利、波兰、日本、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多个地区和国家,使古筝这件乐器走向了世界。

涉及乐器

古筝(拼音:Gǔ Zhēng)又名汉筝、秦筝,是汉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流行于中国各地。常用于独奏、重奏、器乐合奏和歌舞、戏曲、曲艺的伴奏。因音域宽广,音色优美动听,演奏技巧丰富,表现力强,而被称为“众乐之王”,亦称为“东方钢琴”,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

猜你喜欢

由 F.JCLOVE 于 2024-02-25 整理
"汉宫秋月"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古筝曲目,以其深沉悠远、哀婉动人的旋律,生动地描绘了汉代皇宫在秋夜月下那寂寥而沧桑的景象,抒发了一种对逝去辉煌和无常世事的深深感慨。
阅读全文 >>
由 一杯清酒 于 2024-01-15 整理
1983年6月28日,新中国古筝教育事业的奠基人、著名的教育家、理论家、演奏家曹正先生向陕西省秦筝学会(前身为西安秦筝学会)题赠“筝道本源”,由此陕西省秦筝学会正式开启了这段历时四十年的上下求索。
阅读全文 >>
由 阿轺 于 2023-12-11 整理
12月10日,2023天津市第四届古筝艺术节举行,向中国传统古筝音乐致敬,探索古筝音乐艺术与当代音乐审美表达的深度结合。
阅读全文 >>
由 年糕 于 2023-09-27 整理
在杭州第十九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表演环节的第一篇章《国风雅韵》中,一段蕴含着鲜明浙江本土戏剧——越剧元素的古筝曲《烟雨染江南》,把人们带入到诗画江南的山水意境和人文画境中。让现场观众,特别是出身江浙的观众们沉浸其中,感慨万千。担任古筝曲独奏表演的是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莎。
阅读全文 >>
由 钟离 于 2023-08-10 整理
8月6日,王啸辰专场古筝交响音乐会在山东省会大剧院成功上演。本场音乐会由山东省演出有限公司、山东中演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办,特邀中国东方交响乐团共同演出。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