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木叶资讯

白族民间器乐曲主要有三弦曲、唢呐吹打乐、 洞经音乐等;此外尚有古曲和竹笛、口簧、木叶等演奏的曲调,而其中乐器结构和演奏风格最为独特的是唢呐和三弦。 白族唢呐与汉族唢呐构造不同,背面无音孔,正面只有七孔,采用"借音"吹奏法。簧片短而较硬,低音浑厚、稳健,亦能跃上更高音区。音域宽广,乐曲结构较多地出现四度以上的跳进音程,具有明亮、粗犷、强烈的独特风格。白族唢呐吹打乐不仅用于婚丧嫁娶、喜庆节日、庙会等活动,还是传统白剧"吹吹腔"的主要伴奏乐器,有时也为民歌伴奏,甚至用于生产劳动的伴奏,如"栽秧会"时,整个栽插活动都在唢呐伴奏中进行。民间流行着表现喜庆、祭祀、欢乐、哀伤等各种情调的丰富曲牌,如"栽秧调"、"大摆队伍"、"龙上天"、"仙家乐"、"蜜蜂过江"、"哑子哭娘"、"跌落泉"等等,流行至今的达上百首之多。 ...
阅读全文 >>
木叶吹奏技艺是土家文化的标志之一。2011年4月,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木叶吹奏为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酉阳的木叶吹奏历史悠久。土家族小伙子把木叶当做是向心上姑娘求爱的一种方式,至今还有“几时吹得木叶叫,只用木叶不用媒”的真实生活写照。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酉阳土家族人也把表演木叶吹奏融入乡村旅游发展,以表演的方式向外地来往酉阳的宾客朋友们表达最热情的欢迎和真诚的祝福。 教游客吹奏木叶。木叶吹奏无需精雕细刻的乐器只需摘一片翠绿的木叶贴于嘴唇上就可以吹出悦耳之音,而吹奏它的人就是木叶吹奏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白现贵。 白现贵出生于酉酬镇酉水河畔,从小受父亲和爷爷的影响,对木叶吹奏和山歌产生了浓厚兴趣。1983年,上初中的白现贵跟随他的老师田景义正式学习木叶吹奏。 学习木叶吹奏枯燥、艰辛,但白现贵凭着对木叶吹奏的热爱,硬是...
阅读全文 >>
木叶,是最简单、最古老的乐器。原始社会狩猎时代,曾用以拟声捕猎禽鸟,后来逐渐转化为以声代乐、以音伴唱的乐器了。 20世纪50年代以后,木叶艺术得到不断发展,诗人们对木叶吹奏更有着细致、生动的描绘。钟黔宁在《木叶》中写道:“摘下鲜嫩的碧绿碧绿的叶片,紧紧地贴在厚实的唇边。它涌出如此奇妙的音响,带着苗山乡土的气息飞旋……仿佛苗家的整个生命和爱情,都注入了你的筋脉之间。”张新泉在《木叶声声》中,则详细地谈到了木叶的妙用:“……‘谈’打猎,‘谈’春播……送客下山不喊‘慢走’,青青的树叶贴在口,送你一山翠绿,半崖山花,木叶声,浓似酒。夜里约会不怕‘迷向’,地点‘写’在树叶上,一声低来一声高,心上路,多明亮。”肖华将军也曾撰文提到木叶吹奏这种艺术形式,并给予极高的评价:“像傣族的吹树叶等,都是优美动听的乐器,它们都为祖国的艺术增添了色彩。”80年...
阅读全文 >>
木叶,是苗、瑶、侗、彝、壮、布依、黎、土家、僳僳、阿昌、白、傣、水、哈尼、仡佬、仫佬、毛南、满、蒙古、藏、汉等族单簧气鸣乐器。苗语称黑不龙、促戈脑。侗语称巴眉、嘎不洛。彝语称斯切、斯切嫫。壮语称拜美。广泛流行于黔、川、滇、湘、鄂、桂、闽、海南、内蒙古和东北各地。 苗族 苗族的黑不龙,是黔、滇、湘、桂等省、区的苗族人民喜爱的吹奏乐器,多使用桔叶、柚叶和冬青叶吹奏。靠近江河地区的苗家人,还有使用大鱼鳞片吹奏的,既耐用又发音响亮。吹木叶特别受到苗族青年的青睐,它与爱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常说:吹木叶可以获得爱情,木叶声是幸福的先声。有一首苗族民歌这样唱道:“一首木叶一首歌,两首木叶翻山坡,三首木叶翻岔口,阿妹何时得见哥?”在苗族地区,每当月朗风清之际,就会从寨边飘出娓娓动听的木叶声,这是青年小伙子在邀请姑娘出来“游方”,姑娘...
阅读全文 >>
木叶,是最简单、最古老的乐器。原始社会狩猎时代,曾用以拟声捕猎禽鸟,后来逐渐转化为以声代乐、以音伴唱的乐器了。 吹木叶,要选择优良的树种,通常采用桔、柚、杨、枫、冬青等无毒的树叶,叶片的结构匀称,正、背两面都应平整光滑,以柔韧适度、不老不嫩的叶子为佳。太嫩的叶子软,不易发音;老的叶子硬,音色不柔美。 叶子的大小对吹奏也有很大关系,过大或太小的叶子既不便吹奏,发音也不集中。一般使用的叶片,以叶长5.5厘米、中间叶宽2.2厘米左右的比较适宜。 叶子不耐吹用,一片叶子吹几次就会发软破烂,不能再用,所以吹奏时奏者需有多片树叶备用。 ...
阅读全文 >>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