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瓦格洛资讯

小独笛,佤族竖吹乐器。佤语称“瓦格洛”、“蔚利”或“住”。广泛流行于云南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佤族小独笛进入了“贴膜变声”时期。所谓“贴膜变声”,即在竹笛的吹孔与指音孔之间开一个膜孔,贴上芦苇管内壁的一层薄膜,使竹笛发出的音色清脆、明亮,并且使竹笛的音量也得以增强。竹笛演奏者正确地选用笛膜与调整笛膜的松紧,是掌握竹笛“贴膜变声”音色特征的关键。 ...
阅读全文 >>
小独笛,佤族竖吹乐器。佤语称“瓦格洛”、“蔚利”或“住”。广泛流行于云南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中国民族乐器大家庭中,由于佤族小独笛具有独特的发音原理和制作方式,因而,具有多个调性音色特征。 众所周知,佤族小独笛是以竹管制作并与气鸣发声原理相结合的乐器,由于制作竹笛的竹料与制作原理简便,佤族小独笛可以按照乐音体系十二平均律各音名的结构,制作出十二支以上调性不同、大小不一的竹笛。各种不同调性的竹笛,具有着不同的音色特征。 ...
阅读全文 >>
小独笛,佤族竖吹乐器。佤语称“瓦格洛”、“蔚利”或“住”。广泛流行于云南西盟、沧源、孟连、澜沧等佤族聚居地区。 1300多年前,小独笛东传日本。从隋高祖开皇20年(公元600年)起,日本曾屡派“遗隋使”和“遣唐使”前来中国,两国间的友好往来日益频繁,许多中国乐器传入日本。 据传,日本圣德太子特别喜爱小独笛,曾亲自吹奏,他当时所用的中国小独笛,如今还珍藏在奈良的法隆寺中。在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现在也保存着中国唐代传去的8支小独笛。 最早传入日本的小独笛称为“古代小独笛”,很长一个时期并未在民间流行,而是以“高贵乐器”的身份,只在宫廷雅乐中使用,或是作为达官贵人的玩物,故也称 “瓦格洛”。直到1871年以后,“普化小独笛”才传入日本民间。 ...
阅读全文 >>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