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敔概览

敔

(拼音:yǔ)是中国古乐器。形状像伏虎,木制涂漆,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铻(即木片)。演奏时,奏者要站在敔旁,把敔放在木架上,以籈zhēn刮动发声,表示音乐的停止。敔仅用于古代宫庭雅乐跟祭祀音乐的结束时演奏。《尚书·益稷》提及“合止敔”,柷示意音乐的开始,敔则示意停止。

它的形制以及演奏方法,历代各有变化。东汉郑玄注《尚书》:“敔,状如伏虎,背有刻,以物栎之,所以止乐。”西晋郭璞注《尔雅》:“敔如伏虎,背上有二十七鉏铻刻,以木长尺栎之。”《旧唐书‧音乐志》记载唐朝奏敔:“碎竹以击其首而逆刮之,以止乐也。”宋代聂崇义《三礼图》在敔下说明“今唐礼,用竹长二尺四寸,破为十茎,于敔背横栎之。”从这些注解不难察觉,籈的材质和设计随时间经过而有变化,早期甚至没有专门的形制,后来以木长尺,唐朝改用末端分散的竹片,宋代则规定末端纵切为十段。

  • 拼音:
  • 类别:打击乐器
  • 别名: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 · 百度百科
  • · 搜狗百科
  • · 维基百科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