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竹簧(口弦)技巧

演奏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夹住簧尾,多片簧则使其呈扇形,将簧舌部分置于两唇间,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来回拨动竹簧头部,引起簧舌振动,便会发出明亮的叮咚之音。 另外的一种抻动竹簧,多用于各族的单片簧,在簧的头部中间穿一小孔,系一丝线,奏时左手执簧尾,将簧舌靠近两唇间,把线头套在右手指上,以指牵线使簧舌振动发音。 竹簧演奏者,利用双唇向 前突出呈筒状增加共鸣、扩大音量,并借以口型变换和控制呼气等方法,变化出不同的音色。运用不同的奏法,竹簧既能发出余音袅袅的音色,也能发出较粗犷的音响。在一副三片簧上,能奏出每片簧的纯五度泛音,可发出六个不同的音,它的音程组合也较多,常见的为 g、a、d1,g、c1、d1,a、c1、d1等。 1980年,在四川凉山州民族民间器乐会演中,有两位布拖县彝族妇女,第一次用多片簧齐奏,她们以五度、八度泛音变化...
阅读全文 >>
竹簧用质地坚硬、干透的竹片削制而成。根据簧片数目的不同,有单片竹簧和多片竹簧,因演奏方法不同,有用手指弹拨和用丝线抻动的竹簧,根据形状和头部样式的不同,又分为凸头形、网针形、平头形、锥形和管状等多种。 凸头形竹簧 流行于纳西、怒、僳僳、独龙、彝等族中。常见者三片一组。形制小巧,长约 6厘米~10厘米,宽0.6厘米,凸头长1厘米为弹击部位。音色清澈明亮,音量较小。把几个单片竹簧的柄端钻孔穿绳,就成为成组的多片竹簧。每组由2片~5片组成。竹簧的音高取决于簧舌的长短、宽窄和厚薄,如果在簧舌的首部或中部点以蜂蜡,也可使相同的簧舌发出较低的音。 网针形(又称剑形)竹簧 流行于彝、拉祜、佤、布朗等族中。大小不一,头部尖角约60度, 呈网针形,又像剑形。彝族的大型竹簧,长13厘米左右,宽1.5厘米,小型的长6厘米左右,...
阅读全文 >>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