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记者探访黄河壶口:太壮观了!

123次浏览 · 由 Eno Elvis 于 2022-08-22 整理

黄河两岸两个壶口镇,一个位于黄河西岸的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一个位于东岸的山西省临汾市吉县。8月18日,两岸媒体人黄河行来到吉县壶口镇,黄河至此展示其万夫不当的力量和果敢,咆哮而来,飞流直下,与暗礁和巨石碰撞出冲天水浪,在水帘与轰鸣中奔涌而去,留下震撼和礼赞!

“太壮观了!”台湾记者彭后磷说,原以为黄河就是朴素的缓流的,没想到有这么惊天动地的一面。他也被瀑布边激越的唢呐声吸引,围着吹唢呐的乡村艺人录音录像。大山大河之间,唢呐与吹唢呐的人一起恣意飞扬,在唢呐的高亢和鼓的喧腾中,艺人们摇摆闪转,相互比试,内穿的大花兜兜闪出黄土高原的一抹鲜亮。其中一位艺人鼻插两把唢呐,伙伴们偶尔闪出一个空隙亮出他的独奏,声音暗淡一些,但沉郁内敛,丰富了唢呐的层次感。

两岸记者不满足于看热闹,请到吉县文化馆馆长杨吉生在黄河边接受采访,打探吉县唢呐的门道。听说有台湾记者,杨馆长说:“我们吉县唢呐到台湾演出过。”杨馆长介绍,鼻子吹奏的方式叫“鼻子插葱”,一口吹三支唢呐叫“口吐莲花”,这都是吉县艺人们口传心授下来的绝活。吉县唢呐一直是艺人们的谋生手段,有专门吹“白事”的班社,也有专门吹“红事”的班社。吹“白事”的多以古曲为主,吹“红事”的多以彰显技巧和吹奏欢快的曲目为主。吉县唢呐起源于明朝文渊阁大学士石珤,他被发配到吉州(今吉县)后,将宫廷音乐的元素嫁接到民间唢呐吹奏中,培养了一批名传乡里的艺人,这些艺人代代传承至今。吉县唢呐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当地婚丧嫁娶都少不了的“要件”,是仍然与当下生活相伴的鲜活“遗产”。

两岸记者探访黄河壶口:太壮观了!

杨馆长惋惜地说:“可惜你们没时间听我们的人祖山祭祖鼓乐,那是我们的另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明朝充实改编后流传至今的,有几十首鼓谱。”杨馆长的介绍充满感情,并非平叙资料,看得出他对自己工作的热爱。他问记者有没有听过闻名的华阴老腔,说:“我们吉县的‘搬卷’毫不逊色。”杨馆长介绍,“搬卷”就产生于壶口瀑布附近,是一人唱、众人伴和的说唱艺术,由唢呐、二胡、钹、笛子梆子、农具等伴奏。“搬卷”以壶口镇为中心,曾在吉县广泛表演。“可惜年轻人肯学的不多,现在濒临失传,我们努力整理,想让现在的人看到她的魅力。”

吉县的魅力在壶口,其实也在这些民间艺术,只可惜人们因壶口匆匆来去,甚至只知壶口,不知吉县。历史上吉县就不仅以瀑布扬名,明清时期货船在壶口之上靠岸,这里是水陆码头和货物交易的集散地。清人贾时迁记述:客船星集,如鱼贯之相连,店铺林立,似雁行之不绝。东西要路,南北通衢,春秋二季,水旱码头……正因为此,艺术得以滋生成长,与今天的我们谋面,传递着吉县的文化底蕴。杨馆长介绍,码头的明清一条街尚有数十孔残石窑洞,牛马王庙、河神庙、炮台、清长城、河清门面貌尚全。

结束采访,台湾自媒体人“湾湾uncle”仍然追着离去的杨馆长拍摄。这场采访令两岸记者探到了吉县的门道:吉县是有壶口瀑布的吉县,也是有丰富文化历史的吉县啊!

涉及乐器

唢呐(拼音:suǒ nà),中国双簧木管乐器。也叫唢奈、喇叭、鼓吹。传统唢呐由哨、气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

猜你喜欢

由 尘夕 于 2024-02-27 整理
《二八板》是一首在中国传统音乐领域中享有盛誉的唢呐独奏曲目,以其独特的节奏韵律和鲜明的地方特色,生动展现了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阅读全文 >>
由 某某 于 2024-02-27 整理
《怀乡曲》是中国传统器乐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唢呐独奏名曲,它以其深情而浓烈的情感表达、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浓厚的乡土气息,在众多乐曲中脱颖而出,深受广大听众喜爱。
阅读全文 >>
由 没头脑 于 2024-02-27 整理
《山村来了售货员》是一首极具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的唢呐独奏曲目,它生动描绘了上世纪中国农村地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那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以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阅读全文 >>
由 vespa 于 2024-02-27 整理
在中国民族器乐的瑰宝中,唢呐独奏曲目《凤阳歌》和《后八板》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了传统音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阅读全文 >>
由 孤勇者 于 2024-02-27 整理
《一枝花》作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中国传统唢呐独奏曲目,是中国民族器乐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