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笙的历史起源以及由来

363次浏览 · 由 阿蘅 于 2022-02-21 整理

,为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 发源于中原,后唐朝时传入少数民族地区,其前身为汉族的竽。在贵州各地少数民族居住的村寨,素有“芦笙之乡”、“歌舞之乡”的称誉,是少数民族特别喜爱的一种乐器之一,逢年过节,他们都要举行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芦笙会,吹起芦笙跳起舞,庆祝自己的民族节日。

芦笙的历史起源以及由来

唐朝时贵州的少数民族人民开始制作芦笙,并涌现了不少的优秀芦笙吹奏家。古代进京朝贡者,就曾带着芦笙到宫廷演奏过,得到朝廷官员的高度赞赏。

南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卢沙瑶人乐,状类萧,纵八管、横一管贯之”。南宋周去非《岭外代答》:“瑶人之乐有芦沙、铳鼓、葫芦笙、竹笛。……芦沙之制,状如古萧(按指排萧),编竹为之,纵一横八,以一吹八,伊其声。”明代卢沙写作芦笙。明代钱古训《百夷传》:“村甸间击大鼓,吹芦笙,舞干为宴”。明代倪辂《南诏野史》载云南滇中苗族“每岁孟春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唱和,并肩舞蹈,终日不倦”。此外,明代邝露《赤雅》、清代田雯蒙斋《黔书》等均有记述。到了清代,文人陆次云在其所撰的《峒溪纤志》一书中写到:“(男)执芦笙。笙六管,长二尺。……笙节参差吹且歌,手则翔矣,足则扬矣,睐转肢回,旋神荡矣。初则欲接还离,少则酣飞畅舞,交驰迅逐矣。”这一段记载,可以看到清代时,贵州少数民族的芦笙吹奏技巧和芦笙舞蹈动作精彩极了。也可以看出芦笙在古代苗族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

涉及乐器

芦笙(拼音:lú shēng),西南地区苗、瑶、侗等民族的簧管乐器,其前身为汉族的竽。

猜你喜欢

由 夏浩东 于 2022-09-05 整理
他创编芦笙合奏曲目,大胆地创新和尝试芦笙乐团演奏方式,让芦笙这一“乡野”乐器走进大雅之堂。
阅读全文 >>
由 Susan 于 2022-06-01 整理
为了让青少年从小树立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念,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5月27日,通道侗族非遗文化宣传小组携侗家特有的乐器——芦笙,走进了武陵中学,联合校德育处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宣传表演活动。
阅读全文 >>
由 薄暮 于 2022-05-31 整理
“社区真的为我们苗族文化传承办了件好事,为我们苗族老百姓办了件实事。”
阅读全文 >>
由 赵锦辛 于 2022-05-27 整理
“事事皆入笙歌,处处均有笙乐”,芦笙是苗族传统而古老的簧管吹奏乐器,伴随着苗族走过了几千年的历史。
阅读全文 >>
由 黑猫不是喵 于 2022-05-24 整理
从江县往洞镇往洞村校联合关工委结合自身实际及本地特色,组织“五老”到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暨“九洞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与发展”系列活动。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