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鼓的分类

104次浏览 · 由 青鸟 于 2022-02-10 整理

京西太平鼓

京西太平鼓可边打边舞,也可间打间唱。舞离不开鼓点,鼓点又随舞而变化,鼓和舞有机配合。击鼓技法有正面击、反面击、敲鼓心、打鼓沿、上下左右震颤铁环等,形成清脆多彩的音响,充分体现着鼓手与鼓的相互交融、纵横离合。鼓手的动律是人舞鼓、鼓缠人,人鼓合一。老艺人们认为,太平鼓耍的好坏,要看鼓的动态、身体的姿势。由于过去妇女缠足,于是形成了女性太平鼓基本动律为“扭劲”和“颤劲”;男子的动律特点则是“扇劲”和“艮劲”。

京西门头沟会打太平鼓的村子不下几十个,远至百花山下的黄塔乡、军响乡,历史上都曾有太平鼓,但最普遍,最活跃的是门城镇一带,每年春节前后,圈门里、三家店、东西辛房、大峪村等地都可见到青年妇女三五成群“斗公鸡”、“扑蝴蝶”、“走月牙”、撩腿扭腰,婀娜多姿,当姑娘时在家玩耍,出嫁后把舞技带到婆家。每年秋收一结束,家家户户就开始拾掇太平鼓,请铁匠打鼓圈,请手艺人蒙鼓皮。每到傍晚,只要有人在村头咚咚地敲起鼓,远近的街坊邻居就会闻声而至,不论年龄大小、辈分高低,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就一起尽情尽兴地"耍"起鼓来。打太平鼓也是一次人与人之间、邻里街坊之间、村与村之间互相交往、沟通感情、融洽关系的机会。

太平鼓是北京市门头沟区老百姓自娱自乐、集体传承、集体发展的民间舞蹈,自明代起在北京流传,入清后,京城内外太平鼓极为盛行。

太平鼓,从制作工艺到与舞蹈动作的有机结合,已经超脱了作为乐器音响载体的单纯功能,而成为这一地区具有强烈地域文化象征的器物,是当地老百姓文化认同的标志。京西太平鼓是本地区具有强烈地域文化象征的器物

太平鼓的分类

兰州太平鼓

清代以来,太平鼓曾在东北、华北广大地区流传。

所用的太平鼓外形与团扇相似,是在一个圆形铁圈上蒙以驴皮、马皮或羊皮而成,截面直径30~40厘米,皮面光素或绘有花纹图案,铁圈四周系有数个绒球为饰,鼓柄下端缀有数枚小铁环或数对小铜

演奏时,左手持鼓柄,右手执一藤条鼓鞭敲击鼓面、鼓心或鼓边,并同时震动铁环或铜钹作响。鼓柄端和藤条上均缚有红缨穗。太平鼓多配合舞蹈动作敲击,边敲边舞。表演形式有单人打、双人打和集体打等多种。太平鼓既是乐器,也是一种道具。

涉及乐器

太平鼓(拼音:tài píng gǔ)也叫“单鼓”、“羊皮鼓”。曲艺曲种。流行北方各地。汉族民间舞蹈形式之一。表演者均为男性。演员手执用铁条做成的直径约尺许、鼓面蒙以驴皮的圆形单鼓,以竹制鼓键击鼓,载歌载舞。有对唱和群唱等形式。唱词有“内路鼓”和“外路鼓”之分:前者为必唱之词,后者有可增减的辅助唱词,内容多为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在旧社会,有时被用于祭祀、跳神等迷信活动。解放后,经过革新,用以表现人民欢快喜悦的情绪。

猜你喜欢

由 年糕 于 2022-02-11 整理
太平鼓是以鼓为道具的舞蹈,击打太平鼓是主要的伴奏手段。太平鼓是一种有柄,有环的单面鼓,圆形,鼓面是用羊皮或牛皮纸做的,鼓边上配几个红色绒球,鼓柄下端拴几个闪亮的小铁环。
阅读全文 >>
由 辞惘 于 2022-02-10 整理
太平鼓历史悠久,流传清晰,产生于唐代以前,盛于明清。《晋书》记载过“乐人舞鼙鼓”。唐代史书上也有鞞鼓舞、团扇舞的记载。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