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胡的起源

547次浏览 · 由 八日蝉 于 2022-03-01 整理

革胡:一种音量较大、音域较宽的低音拉弦乐器。五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杨雨森在二胡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拉弦乐器的特点创制而成,故此称为革胡。以后又经过不断改进,如今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低音拉弦乐器。

革胡的起源

一直至隋唐的乐队根本没有拉弦乐器。但在西方交响乐团中弦乐却是不可缺少的,共分为五个声部: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二十世纪时中国音乐家把这概念套用在中国乐队,二,三十年代卫仲乐等人成立的上海大同乐会初尝试参考西洋管弦乐队时已采用新改革的椰壳大胡和幢琴作为中低声。

但中乐一直缺乏惯用及在功能和声角度这也可见于中国各地声乐中,除藏族的佛教音乐外,低音域的歌手其实也只是常人说话的音域,而不像西方声乐有男低音之类“不自然”的低音.可见传统中国音乐美学并不重视低音。

可称完善的中低声部乐器,故人们惟有把现有的乐器改制成中低音乐器.一九三六年中央广播电台国乐组根据南胡的原理制成了大胡和低胡后,人们便把乐队的胡琴乐器以西方概念有系统地分为高胡,二胡,中胡,大胡和低胡五个声部。不过大胡和低胡的音域及音量有限,难以支撑起整个乐队的和声,于是很多乐队直接采用大提琴和低音大提琴以符合当时乐队交响化的趋势。

但既然是中国的民族管弦乐队,理应具备中国特色.采用不属于自己民族的乐器,怎展现中国的民族风貌 秉持着这样的民族自尊,上海音乐学院的杨雨森于一九四九年决定要发明出自己的民族低音乐器。

他从二胡入手,参考大提琴结构,于一九五一年研制出第一把革胡,取名自“改革的二胡”。但初研制成的革胡有很多技术性的问题仍未能克服到,杨雨森不断改革,至一九七九年研制成“七九型”革胡,为革胡定型。

涉及乐器

革胡(拼音:gé hú)一种音量较大、音域较宽的低音拉弦乐器。五十年代上海音乐学院杨雨森(1926~1980)在二胡的基础上吸取其他拉弦乐器的特点创制而成,故此称为革胡。以后又经过不断改进,如今已成为具有丰富表现力的低音拉弦乐器。

猜你喜欢

由 尼禄 于 2022-03-01 整理
在传统的中国器乐合奏中,因传统流行支声复调的的音乐织体,没有功能和声,没有所谓“低音声部”,因此各种乐器以演奏旋律的为多,也没有一种专门担当低音及伴奏角色的乐器。
阅读全文 >>
由 肖毅 于 2022-03-01 整理
革胡是中国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有四弦,设有指板,琴筒横置,琴弓与大提琴弓相同,可拉奏亦可拨奏,有多种演奏形式。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