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148次浏览 · 由 一杯清酒 于 2022-06-22 整理

6月18日,2022年咸丰县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成果宣传展示活动在唐崖土司城遗址景区举行,全县11个乡镇(区)和县南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带来了精彩纷呈的非遗展演节目。

高乐山镇《巴邑草把龙》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草把龙因采用稻草扎制而得名,是极具土家族特色的民俗表演,存续着古老的土家族遗风。草把龙的玩耍类似于传统的中国龙,又有它源于生活和劳动场景的独特动作,玩耍时有、鼓、、咚子伴奏,也有加唢呐的。草龙在锣鼓的节奏中上翻下扬、满场跳动翻滚,极具观赏性。2013年“草把龙”被列入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坪镇《板凳龙》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板凳龙,就是一条条用板凳做成的游动的龙灯,是咸丰县独特的一种苗家传统舞蹈形式。板凳龙招式多种多样,快时龙身飞舞,水泼不进,棒打不进,看得人眼花缭乱;慢时一招一式,优美细腻,尽显舞者功底,观众无不拍手称绝。

2010年,板凳龙正式被批准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朝阳寺镇《地盘子》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地盘子,也称土家三人舞,其角色生动,舞姿轻盈。2003年,朝阳寺镇注册成立了以地盘子为主体的“民间艺术协会”,组织引导群众开展经常性的地盘子演出活动。2008年,地盘子被公布为湖北省第一批非遗名录项目;同年,朝阳寺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坪坝营镇《唢呐》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唢呐,发音高亢、嘹亮,多在民间的红白喜事中吹奏。咸丰唢呐有一种特别的演奏形式——“双龙抱柱”,即二人(或四人、六人等)合奏时,你吹你的唢呐、我按你的音孔,或我吹我的唢呐、你按我的音孔,演奏出来的曲调跟一个人演奏的一样,和谐、统一,别具一番风味。

坪坝营镇的唢呐以其独特的表演技巧闻名一方,2015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活龙坪乡《花锣鼓》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花锣鼓”,是民间吹打乐中一种十分盛行又尤为突出的吹打乐,有别于其它形式的民间吹打乐。

“花锣鼓”由鼓、锣、钹、小锣(也叫勾锣)加唢呐组成,“花锣鼓”的打法繁多,演奏起来节奏明快、舒缓优美,颇具地域特色和田园风味。

忠堡镇《连厢》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连厢是咸丰县常见的一种传统舞蹈,表演者手持串以铜钱儿的竹棍敲击身体四肢、肩、背而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舞姿节奏明快,动作优美。

曲江镇《采莲船》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采莲船是用竹篾做骨架扎成船状,外用五颜六色布块或彩纸糊成,船顶扎成楼阁亭榭,船中央可站立一人,有船带两条,踩船时船系在踩船人双肩,踩船人双手执船舷。

每逢春节的初一至十五,彩莲船便沿街串乡拜新年,边舞边唱,给广大人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大路坝区《山民歌对唱》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咸丰土家山民歌流传久远,是在不断的口耳相传中得以形成的,如高腔山歌、情歌(对歌)、采茶歌、薅秧歌、梳头歌、敬酒歌、哭嫁歌等,它的内容广泛、结构精悍、曲调爽朗、节奏自由,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土家族音乐特色。

黄金洞乡《三棒鼓》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三棒鼓又叫“花鼓”,源于唐代的“三杖股”,以抛耍三根特制的嵌有铜钱的鼓棒击鼓伴唱而得名,明代已形成曲种。民国初年传入咸丰,流行于县城、黄金洞乡、曲江镇、忠堡镇、坪坝营镇、清坪镇等地,后发展到全县。

小村乡《打土地》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打土地是流行于咸丰县小村乡一带的傩舞,传说具有驱鬼逐疫、祭祀功能,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表演。打土地是由三人表演,其中一人扮演土地神,面戴土地神面具,一手执拐杖、一手执蒲扇;另一人扮演土地神的儿子,通常为丑角,称为“赖子宝崽”;还有一男子身作女装,手执彩巾,扮演土地神的儿媳。

唐崖镇《板凳拳》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板凳拳作为咸丰土家族民间的一种传统体育竞技项目,既可防身又可健体,是咸丰县省级非遗名录项目。透过板凳拳,可以了解土家族的历史,了解土家族人的生产、生活习俗,因此,板凳拳代代相传的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活动形式,还承载着土家族厚重的历史文化。

县南剧艺术传承中心南剧表演《家风托起中国龙》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南剧唱腔高亢强烈,如深山峡谷之音”。南剧,昔称南戏、施南调,是在土家族文化、巴文化、汉文化长期交流融合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既有地方特色又有民族特色的戏剧,是湖北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恩施州地方戏五朵金花之首。

当天,在非遗项目展演活动开展的同时,非遗代表性项目展示展销,非遗、文物图片展也在同步进行……丰富多彩,琳琅满目,大受欢迎。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看非遗节目,赏民族文化瑰宝

近年来,咸丰县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抢救工作,始终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的保护措施,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工作上所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目前,全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项,省级项目16项,州级项目40项,县级项目83项。

涉及乐器

唢呐(拼音:suǒ nà),中国双簧木管乐器。也叫唢奈、喇叭、鼓吹。传统唢呐由哨、气牌、侵子、杆和碗五部分构成。
小锣(拼音:xiǎo luó),因锣面较小而得名。铜制,圆形,直径约22厘米,中心部稍凸起,不系绳。演奏时用左手指支定锣内缘,右手持一薄木片敲击发声。它的音色明亮 清脆。
小鼓(拼音:xiǎo gǔ)是壮、侗、彝、土家等族棰击膜鸣乐器。流行于广西、贵州、云南、湖北、湖南等省区。小鼓多用于民间,过年时使用。基本与大鼓相同,只是鼓皮为羊皮, 且不敲的一面绷有多条响弦; 鼓棰使用两条硬木棰, 棰头较小,且不包任何外物。
大鼓(梵名dundubhi)乐器名。打击乐器的一种,又作太鼓、堂鼓,也是使用最频繁的打击乐器。即在中空的木制圆筒上张皮,以供打击的乐器。鼓身外观颜色多为红色,少数是黑色、木材色。大鼓由一个单鼓槌敲击,被称作大鼓槌,两面的头都可使用,头上包着羊毛或毡子。通常敲击时,是击鼓膜的中心与鼓边之间,击鼓的中心只是用于短促而快速的击奏(断奏)和特殊效果。
连厢棍(拼音:Lián xiāng gùn)又叫花棍、金钱棍、霸王鞭。是满、蒙古、彝、白、苗、土家、汉等族摇击体鸣乐器。流行于全国各地,尤以我国北方、云南和中南一带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