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念琴制作技艺

190次浏览 · 由 长乐 于 2022-05-09 整理

扎念琴制作技艺

扎念作为历史悠久,流传广泛的代表性藏族传统乐器之一。传至藏族地区后藏一带,在拉孜县广受欢迎。拉孜县素有“堆谐之乡”的美誉并以弹唱扎念闻名于世界,我县扎念加工在县区域内略有分布,最出名的为彭措林村的扎念合作社,而群培(伦珠)作为县级扎念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制作的扎念音质,音色及做工比起其他技艺人更为出色。

传统的琴,由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马子和琴弦等部分组成。琴身多使用桑木、桦木、松木以及核桃木制作。琴体大小不一,常见者全长为100厘米-110厘米。共鸣箱似切开的半葫芦形,长27厘米左右,用整块木料掏空内腔制成,背面大多刻有棱形花纹。共鸣箱的正面则蒙上羊皮、鹿皮、鱼皮或蟒皮,面宽14厘米-16厘米。由于蟒皮原料较少见,有些艺人会在共鸣箱的羊皮上绘制鳞片状花纹,虽然音色依然不及蟒皮所制的扎念,但也能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在共鸣箱的皮面上方,开有一个弯月形出音孔,这就是扎念出生的地方。据收藏家介绍,这个出音孔就是传说中妙音女神的樱桃小口,藏族民间传说中,是妙音女神将扎念的演奏技艺传授给了藏族人民,而扎念本身也是妙音女神的化身,每当人们弹奏起扎念,就仿佛妙音女神一展天籁歌喉。同时,扎念的摆放也很有讲究——圆形的共鸣箱在藏族人民看来就是妙音女神的头部,悬挂或摆放时一定要将琴身倒过来,即共鸣箱朝上,琴头朝下。

伦珠自1994年开始在父亲身边学艺,主要以扎念琴制作为主,通过口传心授,经过8年的实践经验后,其做工技艺已经赶上了父亲。几十年的磨砺,形成了自己的制作风格。自己琢磨扎念琴制作技能特点,继承和发展了拉孜古龙的扎念琴制造技能。

群培以传承拉孜扎念琴制作技艺为己任,在彭措林乡成立彭措林乡传统六弦琴民族手工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团队当中带领木匠学习扎念琴制作,在传承扎念琴制作、保护扎念琴制作中,发挥了模范作用。

扎念琴制作技艺

拉孜地区打制的藏刀又长刀、短刀和小刀三种,长刀最长的有1米长,短刀约40厘米左右,小刀则仅有十几厘米。刀鞘也是十分考究的包银或包铜。有的还刻有花卉动物图案,有的甚至镶嵌珠宝、镀金等,显得格外华丽考究。在日喀则地区生产的藏刀中拉孜藏刀最为出名,它以历史悠久、钢质优良、刀刃坚韧、刻工精细、造型简洁为特点,不仅为藏区群众所喜爱,也深受国内外游客的欢迎。

以尼玛旺拉为代表的拉孜孜龙藏刀传承人参加了2013——2019年拉孜县举办的西部物资交流会展销活动。2019年参加拉孜县堆谐文化旅游节暨雅江骑行活动非遗展销展演活动。2019年参加自治区举办文化遗产日非遗展销展演活动、2018年参加日喀则市举办珠峰文化旅游节非遗展销展演活动。

涉及乐器

扎木年(拼音:zhā mù nián)历史悠久,起源说法不一,从古代印度传入西藏的一种多弦乐器演变而成,根域《西藏王统纪》记载中,松赞干布赐宴时曾有艺人演奏乐器的记载,判断扎木年是于唐代从内地传入西藏的,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但多数西藏学者认为扎木聂源于西藏本土,是藏族自己创造的乐器。

猜你喜欢

由 阿轺 于 2022-05-09 整理
在藏族人里,有相当一部分人都会弹奏一种叫“扎念”的乐器,扎念的声音悦耳柔和,特别适合用它来抒情。
阅读全文 >>
由 陆晨 于 2022-02-09 整理
扎木年,藏族较古老的弹拨乐器,以下为大家介绍扎木年的演奏技巧。
阅读全文 >>
由 橘子猫 于 2022-02-09 整理
传统的扎木年,由 共鸣箱、琴头、琴杆、弦轴、马子和琴弦等部分组成,在藏族民间这些部分还有其俗称。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