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正强:将祖辈流传下来手艺发扬光大

172次浏览 · 由 小小瞬 于 2022-06-15 整理

生活在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珠街乡子堂村“吹打世家”的彝族唢呐手张正强,凭着自己对唢呐的执着和热爱,将祖辈流传下来手艺发扬光大,用自己娴熟的唢呐技艺,服务乡民,传播技艺,为民族团结进步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张正强:将祖辈流传下来手艺发扬光大

唢呐演奏在昌宁被称呼为“吹打”,表演唢呐的艺人被称为“吹打师傅”。目前流传在珠街乡的唢呐曲调还保留着三四百首,内容主要分为喜调和忧调两类。在不同的场合,吹奏不同的调子,通过吹奏唢呐来抒发情感、渲染场景气氛,烘托欢乐喜庆或悲愁忧伤的气氛。今年60岁的张正强是珠街彝族唢呐乐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他17岁开始接触唢呐至今已有40多年,是当地有名的“吹打师傅”。

张正强:将祖辈流传下来手艺发扬光大

在张正强40多年的“吹打”生涯中,他不仅延续传承了先辈的技艺,并不断进行尝试和创新,成立了珠街彝族唢呐队,独创了一门多人“联手奏”的绝技。由于拥有独特的技巧而声名远播,唢呐乐被命名为省、市、县非物质文化传承项目,张正祥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其他队员分别被授予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在张正强的的带领下,珠街彝族唢呐队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多次参加全省民族民间歌舞乐大赛并屡夺金奖。如今,唢呐已成为彝族人民抒发感情、歌颂美好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

张正强:将祖辈流传下来手艺发扬光大

涉及乐器

彝族唢呐(拼音:yí zú suǒ nà)彝族双簧气鸣乐器。彝语称莫合、莫轰、拜来、泽乃等。因通体用木制成,故又有彝族木唢呐之称。流行于贵州省威宁、毕节、六盘水和四川省凉山彝 族自治州甘洛、喜德、布拖等地。

猜你喜欢

由 长乐 于 2022-06-16 整理
生活在昌宁县珠街乡子堂村的彝族唢呐手张正强是“吹打世家”,凭着自己对唢呐的执着和热爱,将祖辈流传下来手艺发扬光大。
阅读全文 >>
由 薄暮 于 2022-04-28 整理
其中,来自徐州沛县的唢呐曹家班在直播间里也吹起了唢呐版的《本草纲目》,并喊话刘老师交作业,看他能否跟上这个节奏。
阅读全文 >>
由 Susan 于 2022-03-04 整理
唢呐,彝语谐音为“迪咧”,唢呐曲调,谐音为“迪咧衔”
阅读全文 >>
由 风月呢喃 于 2022-03-04 整理
而在纷繁的回忆中,总会有唢呐的身影。过去每逢村子里办婚事与丧事,都会响起声声唢呐,一喜一悲,调子就从小、中、大的铜质唢呐中吹出。
阅读全文 >>
由 孤勇者 于 2022-02-24 整理
唢呐盘,实质上就是唢呐的扩大器或共鸣器,没有唢呐盘,通过唢呐杆发出的声音就不洪亮。其作用就象人的口腔一样,为发音器发出的声音作共鸣。有了洪亮的声音,才会使唢呐曲谱的演奏在各种庆典活动中起到烘托欢乐或悲哀气氛的作用。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