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双管闷笛概览

双管闷笛

双管闷笛(拼音:shuāng guǎn mèn dí),彝族双簧气鸣乐器,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南华、双柏和大理白族自治州南涧彝族自治县等地。

传统的双管闷笛,由两支管身大小、长短、孔距和音高均相同的单管小闷笛并列捆扎而成。管身竹制,多采用笔管粗细的凤尾竹制成。管身上下通透,管长10厘米~15厘米、 下口内径0.8厘米~0.9厘米,管身上开有七个(前六后一)圆形按音孔。将两管相邻的一侧管壁削平,管的首尾两端用线绳或细铁丝捆扎牢固。两管的上端管口内,均插有一个双簧哨子。 管哨用虫茧制作,外形呈蛇头状,哨长1.5厘米,多使用亚热带地区河谷地带橄榄树、野蒿树上结的一种蓑蛾囊(虫茧),经过压、烤、磨等工艺制成的。在双管闷笛的管尾,多系有 彩色丝穗作为装饰。

双管闷笛发音悠扬,音量较大,音色富有田园风味,擅长吹奏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的曲调。常用于独奏,多为即兴吹奏。也可参加器乐合奏或为山歌伴奏。

双管闷笛传统独奏曲有《四山打谷》、《过山调》和《迎客调》等。

  • 类型:双簧气鸣乐器
  • 拼音:shuāng guǎn mèn dí
  • 民族:彝族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