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古琴艺术保护 琴家雅集促进琴学发展传承

155次浏览 · 由 一杯清酒 于 2023-12-04 整理

2023年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通过20周年,也是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周年。2023年11月28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文化艺术出版社共同举办的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二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幽兰春晓》《琴荟》首发式在中国艺术研究院举办。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司长王晨阳,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王福州,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兼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喻静,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名誉会长田青,文化艺术出版社社长徐福山出席会议并致辞。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李宏锋主持开幕式。

学术研讨古琴艺术保护 琴家雅集促进琴学发展传承

开幕式上,王晨阳总结并肯定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对古琴艺术保护开展的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对几代琴家学者对古琴保护传承工作作出的积极贡献表示感谢。他提出,应继续深入挖掘古琴艺术的形态特点、所蕴含的人文精神和价值理念,进一步弘扬古琴艺术所具有的中华文明特质,把文化自信融入全民族的精神旨趣与文化品格中,进而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价值体系、美学体系建构,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王福州对古琴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单位以及社会团体如何履行好职责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加强项目保护,二是加强对传承人的扶持,三是鼓励民众参与。喻静详细介绍了中国艺术研究院在古琴艺术的抢救、保护与传承方面所做的系列工作,提出古琴是中国文化的基因、中国精神的典范,也是中华文明的密码、中华民族的信念。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需要我们回到连续的传统中去,回到一以贯之的琴音中去,以融贯的“新”,守护好来自文明源头的古老之“琴”。徐福山简要介绍了《幽兰春晓——“古琴艺术”申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琴荟》两本著作的出版情况和主要内容,其中《幽兰春晓》精选了2003年以来古琴艺术领域代表性学术论文,涉及琴论、琴史、琴人、琴曲等十个方面;《琴荟》共五卷,收录了杨荫浏先生在南京四年间记录整理的夏一峰、凌其阵、谢孝苹演奏的琴曲61首。两本著作的出版是古琴艺术保护工作开展以来的重要成果,希望为琴学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学术研讨古琴艺术保护 琴家雅集促进琴学发展传承

本次会议包含学术研讨会和琴家雅集两部分。学术研讨会上,陈长林、吴钊、李祥霆、丁承运、秦序、赵家珍、戴晓莲、王鹏、王风、杨春薇、林晨、李村等12位琴家与学者先后发言,回顾古琴艺术的发展历史,总结20年来的保护成就,从古琴艺术的艺术形态、传承特点、文化生态等角度,探讨古琴艺术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及人文精神,以及不同时期保护工作的理念与方法,不断推进古琴艺术的保护、继承与弘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薛艺兵对学术研讨会进行总结评述。

琴家雅集环节邀请陈长林、吴钊、李祥霆、丁承运、赵家珍、戴晓莲、王鹏、林晨、李村等9位琴家现场演奏,旨在交流琴学成果,促进琴学发展,提升大众对古琴艺术的鉴赏力,促进学界对古琴艺术的保护传承展开深入思考。

20世纪50年代,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曾在全国范围首次开展古琴普查,对古琴艺术保护、传承与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奠定了中国艺术研究院丰厚的琴学收藏。自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二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来,古琴艺术迎来前所未有的繁盛发展。作为古琴艺术的申报和保护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联合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各地琴社和琴家,共同开展古琴艺术进校园、进社区等各种形式的公益性活动,通过演出、讲座、展览等形式,使得古琴艺术在全社会得到充分普及。“古琴进大学”“把遗产交给未来——昆曲古琴名家名曲进百校”“良辰美景·恭王府非遗演出季”“泰山北斗映蓝天——古琴名家专场音乐会”等系列活动已形成品牌效应,对宣传推广古琴艺术起到重要推动作用。2003年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等机构举办50多次古琴学术研讨会、打谱会,全国共出版古琴艺术书籍百余部,发表学术论文数以千计。这些成果在挖掘传统、总结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历史,成为古琴艺术发展史上厚重的篇章。

古琴艺术不仅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田青先生在致辞中表示,古琴艺术之所以在20年的时间从濒临灭绝发展到空前繁荣,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以古琴艺术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身具有蓬勃生命力和无限魅力;二是国家对传统文化的大力倡导和中国经济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三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文化多样性形成社会共识,古琴艺术申遗成功后遇上新机遇。

中国艺术研究院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项目古琴艺术的申报和保护单位,也是国家级项目保护单位。长期以来,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依托雄厚的学术资源与严谨的保护理念,遵循古琴艺术自身发展规律,在琴学研究方面积淀了丰厚成果。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必将进一步推动古琴艺术的保护工作,发挥保护单位在古琴艺术的传承弘扬以及琴学研究方面的引领作用。

涉及乐器

古琴(拼音:Gǔ Qín)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猜你喜欢

由 苏肆 于 2024-05-16 整理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有一位盲人乐师以其超凡的音乐才能和辨音能力而闻名遐迩,他就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乐师——师旷。师旷辨音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关于音乐感知的奇迹,更是对智慧与心灵深度的一次颂歌。
阅读全文 >>
由 袁城 于 2024-05-14 整理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古琴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文化的载体,其发展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情怀。其中,“周文王、周武王加弦”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古琴形制的演变,更折射出两位君王的德行与治国理念。
阅读全文 >>
由 肖毅 于 2024-05-14 整理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琴不仅是音乐的载体,更是文化与哲思的象征。其中,关于“舜作五弦琴”的故事,不仅承载了对上古圣贤的追忆,也映射了古代社会对和谐与美德的向往。这个故事,像一首穿越时空的古曲,回响在每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心中。
阅读全文 >>
由 小何 于 2024-04-03 整理
在远古洪荒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洞察,开创了一项影响深远的艺术创举——制琴。这个传说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长河中,至今仍被后世传颂。
阅读全文 >>
由 Fucui 于 2024-03-16 整理
古琴,作为中国古老的弦乐器,其指法精细繁复,蕴含着深厚的美学与哲学理念。学习古琴的过程中,除了掌握正确的指法技巧,规避错误同样重要。以下是古琴指法中应特别注意的五大禁忌。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