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光明的先行者

235次浏览 · 由 一杯清酒 于 2022-06-09 整理

刘天华先生在短暂的37个春秋里,为我们留下了巨大而又珍贵的财富。他的成功,赋予了我们诸多启示:

一、深入向民族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学习是他的创作根基。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纵观古今中外卓有成就的音乐家,都虚心深入学习各国各地方各民族的音乐,从中吮吸丰富的养料,为自己创作注入灵感。天华先生同样深入向各地方民间艺人学习二胡琵琶古琴、三弦拉戏以及京剧、昆曲等地方戏曲,同时还学习中国传统音乐和佛教音乐,他的不幸早逝,也是因赴北京天桥收集鼓谱,患病不治所致。正是长期注重对不同艺术门类的学习,并积累素材融入创作,才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韵味。

二、将中国传统手法与西方先进技法融合是他的创作路径。二十世纪初西方文化和西方音乐的传入,是促使中国音乐转型的重要因素之一。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对如何发展国乐,国乐往哪里走,刘天华有着独到的见解:“一国的文化,断然不是些抄袭别人的皮毛就可以算数的,反过来说也不能死守老法,固执己见。”他认为“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一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的调和和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然后才能说得到进步这两个字”。可以看出,他既反对全盘西化,也反对“国粹主义”,而是把西方先进的创作技法和理念,运用到国乐的创作中,博采众长、取长补短,丰富了中国乐器的演奏技法和表现力。刘天华从中学开始学习小号,后向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长达9年时间,还学习西洋音乐理论。从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到,他既继承了祖国的民族音乐传统,又借鉴和吸取了西方音乐的创作技法,开创了一条中西调和与合作的新路。同时,他的创作思想意义深远,其十大名曲为后人的创作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和重要的理论依据。

三、坚持作品的雅俗共赏是他的创作原则刘天华主张音乐“要顾及一般的民众”“音乐的粗鄙与文雅,全在演奏者的思想和技术与乐曲的组织”。也就是说,音乐作品要考虑到普通老百姓。二胡,是一件在各个阶层广为流传,并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乐器。刘天华创作的十大名曲,既保持了传统“俗”音乐的面貌,又有“雅”音乐的追求,使“雅”与“俗”在二胡艺术中走向合流,且两者相互借鉴、交叉渗透,达到一定程度的融合,展示了雅俗共赏的艺术魅力,也证明了雅与俗可以融合相渗,达到雅俗相通的艺术境界。

四、深邃的思想文化内涵是他的创作内核。深邃的思想文化内涵是衡量一部作品的重要标尺之一。刘天华的作品不仅创作手法娴熟,演奏技巧多变,而且中西合璧、风格独特,个性鲜明、多姿多彩,充满诗情画意,体现出宽广的胸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艺术追求,更体现了深邃的思想内涵、崇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因此,他的作品流传至今,仍久演不衰。

五、浓郁的民族风格与鲜明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是他的创作追求。刘天华在作品中采用老百姓喜闻乐听的音乐语言,表现不同时代的现实生活,选取富于时代意义的题材,并从我国多民族丰富多彩的音乐中吸取营养,将其酝酿为特有的二胡语言来为广大的民众服务。刘天华正处在泛滥着各种格调低下的靡靡之音的时代,但他的作品,健康向上、旋律优美,富有新时代的气息,尤其《光明行》是当时一首极具民族气魄、革命性的进行曲风格作品,表现了进步青年追求光明、热爱和平的情感,充满朝气和对未来的向往。他的创作和演奏革新,把“不登大雅之堂”的二胡推向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开创了二胡艺术的新纪元。

37年虽短却意义非凡,开国乐振兴之新路!

90年流转却不忘初心,续国乐繁荣之新征!

刘天华先生留给我们的十首代表作品,可谓部部经典,具有无限的历史价值。他为中华国乐探明了新的发展方向,为当时岌岌可危的中华民族带来了文化的曙光,给彷徨的国人带来了振奋的力量。他是文化的开拓者,是国乐的奠基者,是传统音乐的承袭者,是民间音乐的挖掘者。

借古鉴今,随着中国现代化脚步的迈进,中华民族迎来了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历史又一次把复兴民族文化、深挖民族之根的重任交给我们这一辈,这是历史的机遇与挑战。让我们共同为完成天华先生“以期与世界音乐并驾齐驱”的夙愿而努力奋斗!

涉及艺术家

邓建栋,出生于江苏无锡,中国二胡演奏者,空政文工团国家一级演奏员。 1985年,获江苏省首届青少年二胡比赛青年组第二名;同年,处女作《姑苏春晓》获优秀新作品奖;同年,参加中国首届北京二胡邀请赛,获一等奖第一名。
阅读全文 >>
刘天华,江苏省江阴市澄江镇西横街人。中国优秀的民族乐器作曲家、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国近代民族音乐一代宗师、二胡鼻祖。
阅读全文 >>

涉及乐器

二胡(拼音:Erhu) 始于唐朝,称“奚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猜你喜欢

由 汤圆 于 2025-04-10 整理
在中国传统音乐宝库中,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当经典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与二胡相遇,便产生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阅读全文 >>
由 苏肆 于 2025-03-11 整理
在二胡艺术的璀璨星河中,《月牙五更》如同一颗明珠,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意境,吸引着无数听众。这首乐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五更调”,而是作曲家刘明源先生以东北民歌《月牙五更》为素材,融合了戏曲音乐元素创作而成的一首二胡独奏曲。
阅读全文 >>
由 尼禄 于 2025-02-27 整理
在20世纪70年代,二胡演奏家刘长福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了一首蒙古族风格的二胡曲——《草原新牧民》。这首曲子不仅是对内蒙古大草原壮丽风光的描绘,更是对年轻一代牧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他们乐观、愉快心情的赞歌。
阅读全文 >>
由 象牙山首富 于 2025-02-14 整理
《苗岭春早》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二胡名曲,它以独特的音乐语言描绘了中国西南部苗族人民的生活景象和自然风光。这首曲子不仅展示了二胡这件传统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同时也通过音符传达出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律动。
阅读全文 >>
由 夜夜 于 2025-01-02 整理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深受乐手们的喜爱。然而,由于其结构材质主要为木材和蟒皮等天然材料,因此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尤其是在温度骤降、空气干燥的冬季。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