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故事——蔡邕听琴

100次浏览 · 由 CT. 于 2022-03-24 整理

东汉灵帝在位时,有位名叫蔡邕的大臣,为人正直,性格耿直诚实,眼里容不下沙子。对于一些不好的现象,他总是敢于对灵帝直言相谏。不光这样对待朝政,蔡邕在琴方面的研究也是如此:在弹奏中如有一点小小的差错,那一定逃不过他的耳朵;而且在琴的选材、制作、调音方面他更是有一套精辟独到的见解。

古琴故事——蔡邕听琴

蔡邕(133年-192年)

字伯喈,东汉时期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精通音律,才华横溢,师事著名学者胡广。编撰有《琴操》(古代中国琴曲著作):全书共分类著录了47曲,分四类,分别记述了琴曲作品之作者、命意、创作背景或与作品有关之故事等,有的还附有歌词。

仕途经历:蔡邕早年拒朝廷征召之命,后被征辟为司徒掾属,任河平长、郎中、议郎等职,曾参与续写《东观汉记》及刻印熹平石经。后因罪被流放朔方,几经周折,避难江南十二年。董卓掌权时,强召蔡邕为祭酒。三日之内,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侍中、左中郎将等职,封高阳乡侯,世称“蔡中郎”。董卓被诛杀后,蔡邕因在王允座上感叹而被下狱,不久便死于狱中,年六十。

《后汉书·卷六十下·蔡邕列传第五十下》原文

吴人有烧桐以爨者,邕闻火烈之声,知其良木,因请而裁为琴,果有美音,而其尾犹焦,故时人名曰“僬尾琴”焉。

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可也?”遂反。将命者告主人曰:“蔡君向来,至门而去。”

邕素为邦乡所宗,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莫不怃然。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

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译文

蔡邕在吴地(今江浙一带)时,曾听到一块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块好木材,因此把它拣出来做成琴,音色非常美妙,但是木头的尾部依然被烧焦了,所以当时人们叫它焦尾琴

起初,蔡邕住在陈留,他有个邻居准备了酒菜请他来赴宴,他去的时候邻居已经喝得兴起了。坐上有个客人在屏风后面弹琴,蔡邕到了邻居门口悄悄一听,说:“啊!用音乐招我来却藏有杀心,怎么回事?”于是回去了。请他的人告诉主人说:“蔡先生刚来,到门口又走了。”

蔡邕向来被乡里人尊崇,主人赶紧追赶并问起原因,蔡邕把事情都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扫兴。弹琴的客人说:“我刚才弹琴的时候,看见一只螳螂正要扑向鸣蝉,蝉将飞走还没有飞走,螳螂的动作一前一后。我心里有些担心,唯恐螳螂丧失了机会,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杀心流露到音乐中来吗?”

蔡邕莞然而笑说:“这足以表明了。”

涉及乐器

古琴(拼音:Gǔ Qín)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猜你喜欢

由 苏肆 于 2024-05-16 整理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有一位盲人乐师以其超凡的音乐才能和辨音能力而闻名遐迩,他就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乐师——师旷。师旷辨音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关于音乐感知的奇迹,更是对智慧与心灵深度的一次颂歌。
阅读全文 >>
由 袁城 于 2024-05-14 整理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古琴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文化的载体,其发展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情怀。其中,“周文王、周武王加弦”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古琴形制的演变,更折射出两位君王的德行与治国理念。
阅读全文 >>
由 肖毅 于 2024-05-14 整理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琴不仅是音乐的载体,更是文化与哲思的象征。其中,关于“舜作五弦琴”的故事,不仅承载了对上古圣贤的追忆,也映射了古代社会对和谐与美德的向往。这个故事,像一首穿越时空的古曲,回响在每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心中。
阅读全文 >>
由 小何 于 2024-04-03 整理
在远古洪荒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洞察,开创了一项影响深远的艺术创举——制琴。这个传说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长河中,至今仍被后世传颂。
阅读全文 >>
由 Fucui 于 2024-03-16 整理
古琴,作为中国古老的弦乐器,其指法精细繁复,蕴含着深厚的美学与哲学理念。学习古琴的过程中,除了掌握正确的指法技巧,规避错误同样重要。以下是古琴指法中应特别注意的五大禁忌。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