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烟墩大鼓擂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197次浏览 · 由 梦昱 于 2022-03-29 整理

由中央电视台拍摄的、以灵山县烟墩镇邓塘村“烟墩大鼓”为主题的新闻节目《同心中华》,分别在CCTV1(综合频道)、CCTV13(新闻频道)、CCTV4(中文国际)开播。通过央视节目,灵山县“烟墩大鼓”的民俗魅力得到了展现。

用烟墩大鼓擂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烟墩大鼓起源于灵山县的传统打击乐艺术,主要分布在灵山县烟墩镇的邓塘、石堆、长麓等20个村268个自然村庄。制鼓在烟墩镇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鼓声在民间有驱邪的寓意,每逢春节,邓塘村群众自发组织开展大鼓表演活动,大家欢聚一堂,“击鼓迎春”,举办“赛鼓”“拼鼓”等系列民俗娱乐活动,祈求五谷丰登、四季平安。

用烟墩大鼓擂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邓塘村是烟墩镇少数民族聚居村之一,村民均为壮族。该村的壮族山歌由来已久,根据当地族谱及口传考证,其历史已经超过500年。村民在劳动、节庆、出门会友都以歌抒怀、助兴,青年男女用情歌对唱获取对方的好感,用情歌对唱唱出了爱情。邓塘山歌有时政、劳动、情歌及闹歌堂等种类。山歌词大多是即兴创作,代代口传。邓塘村凡在男女结婚、孩子出生满月等喜事上都有用山歌对唱助兴的传统习俗,当地壮家人称之为“闹歌堂”。闹歌堂是邓塘村壮族人家的一种文化风俗,其习俗沿袭流传至今。

烟墩大鼓于2008年被列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邓塘村2012年获评为广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烟墩大鼓传习基地,2013年获评为广西千家万户惠民工程烟墩大鼓村。

用烟墩大鼓擂响民族团结主旋律

近年来,灵山县以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为契机,推进民族聚居村基础设施建设、民族文化开发保护,大力挖掘和传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团结融合。以少数民族聚居村邓塘村为示范点,先后投资250万元用于改善壮族聚居地的基础设施,修建3公里长的硬底化水泥路,建设完善了文体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烟墩大鼓”基地和民俗演艺广场、组建“烟墩大鼓”制作坊,成立了“烟墩大鼓”表演队、壮族山歌队、八音队。

举办“烟墩大鼓”文化节、壮族“三月三”等节日,开展“烟墩大鼓”“山歌对唱”“竹编竞技”等民俗活动,在中学、村小学开设“烟墩大鼓”教学班,保护和传承“烟墩大鼓”民俗,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近五年来,烟墩镇先后筹集资金4200多万元,建设 110公里硬底化水泥路、 12公里沙石路、 35公里三面光水渠,建设公共文体服务中心13个,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举办文艺晚会60多场次,推动了民族团结融合,各族群众幸福感和归属感得到显著提升。

涉及乐器

烟墩大鼓是历史悠久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在广西乃至全国范围内独一无二,分布集中,保存完好。

猜你喜欢

由 薄暮 于 2022-03-29 整理
烟墩大鼓的流传已很古老,其大鼓风俗是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三十日除夕至正月的十五日元宵节结束。
阅读全文 >>
由 Fucui 于 2022-03-29 整理
烟墩大鼓鼓声总体上可分为北边村庄、南边村庄和中间村庄的鼓声。声音也按这三个分布部分划分,分为高、中、低三种音调。
阅读全文 >>
由 烟雨燕双飞 于 2022-03-29 整理
村中长辈早早就吩咐晚辈抬出鼓身擦扫干净,用裁剪好的牛皮将鼓蒙好,于是,新春时节的家乡,便呈现一派“曈曈春日暖,村村鼓声震”欢庆场面。
阅读全文 >>
由 烟雨燕双飞 于 2022-03-29 整理
当时大鼓用于传送战争信号和吼跑野兽,最初用水缸为鼓桶绷上牛皮而成,后来由于水缸易碎,声音韵律差,便演化用段木凿空制成。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