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进博会:千年古琴亮相“上海非遗客厅”

90次浏览 · 由 左树 于 2022-11-01 整理

11月4日起,一张元代朱致远古琴复制琴,将亮相第五届进博会的“上海非遗客厅”。与传统纯手工制作的古琴不同,“幽篁里”古琴工作室在继承中国传统的古琴斫制技艺和古琴发声原理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材料和机械化标准化的制作流程,为以手工制作为主的古琴的量产化、大规模推广带来可能性。“在新时代,古琴要更容易走进寻常百姓家,也需要与时俱进。”非遗传承人杨致俭说,“这张古琴只是1.0版本,我们目前还在研发手机APP,未来让它可以陪大家练琴。”

第五届进博会:千年古琴亮相“上海非遗客厅”

人们对于古琴的认识,要么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的故事,要么是武侠片里的“六指琴魔”……古琴之所以看上去如此阳春白雪,与它复杂的制作工艺不无关系。作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琴斫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杨致俭表示,古琴传统制作技艺极其复杂,概括而言可分为选材、造型、槽腹、合琴、裱布、灰胎(粗 中细)、定徽、表漆、擦光、安足、上弦、刻字、填色等十几个步骤,每个步骤中又有若干的详细方法,每张琴制作需历时二至五年。

第五届进博会:千年古琴亮相“上海非遗客厅”

这些年,杨致俭一直在思考,如何让古琴在新时代焕发活力,那首先得挽救濒临失传的古琴制作技艺。他走遍大江南北,遍访名师,将唐代传承至今的古琴制作工艺分拆为100多道工序,出版了《中国古琴传统制作艺术》一书。确定标准后,杨致俭决定采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提高古琴的生产效率。这次带到进博会上的这张古琴,就是用现代的机械标准化制作而成的。杨致俭此次选择与德国的企业合作,采用德国的全新材料,使得古琴不仅模仿了大漆的密度和物理数据,而且更有硬度,“以前的古琴很娇贵,碰一下就是一个坑。现在的古琴更硬也防撞,更适合小朋友了,带着琴出去演奏也更放心。”

“未来,大家还可以用我们的设备自己设计,制作出一张专属于自己的古琴。”“幽篁里”古琴工作室经营者曹怡玲说,“当然,手工制作古琴是不可替代的,但我们探索机械化标准化的古琴制作新工艺,就是为了让古琴更贴近普通百姓。”

第五届进博会:千年古琴亮相“上海非遗客厅”

为了扩大古琴的传播与普及,杨致俭也在不断探索新阵地、新方式,学习强国、喜马拉雅、哔哩哔哩等平台都能见到他讲古琴的身影,学习强国上单个视频播放量超过百万,总播放量超千万。杨致俭还将与故宫学校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将古琴推广到校园中去。杨致俭说:“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希望古琴能够更好地走进大家的生活,为大家的生活增添千年古琴的韵味。”

涉及乐器

古琴(拼音:Gǔ Qín)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猜你喜欢

由 苏肆 于 2024-05-16 整理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有一位盲人乐师以其超凡的音乐才能和辨音能力而闻名遐迩,他就是春秋时期的晋国乐师——师旷。师旷辨音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关于音乐感知的奇迹,更是对智慧与心灵深度的一次颂歌。
阅读全文 >>
由 袁城 于 2024-05-14 整理
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古琴不仅是一件乐器,更是文化的载体,其发展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与人文情怀。其中,“周文王、周武王加弦”的故事,不仅体现了古琴形制的演变,更折射出两位君王的德行与治国理念。
阅读全文 >>
由 肖毅 于 2024-05-14 整理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古琴不仅是音乐的载体,更是文化与哲思的象征。其中,关于“舜作五弦琴”的故事,不仅承载了对上古圣贤的追忆,也映射了古代社会对和谐与美德的向往。这个故事,像一首穿越时空的古曲,回响在每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心中。
阅读全文 >>
由 小何 于 2024-04-03 整理
在远古洪荒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洞察,开创了一项影响深远的艺术创举——制琴。这个传说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长河中,至今仍被后世传颂。
阅读全文 >>
由 Fucui 于 2024-03-16 整理
古琴,作为中国古老的弦乐器,其指法精细繁复,蕴含着深厚的美学与哲学理念。学习古琴的过程中,除了掌握正确的指法技巧,规避错误同样重要。以下是古琴指法中应特别注意的五大禁忌。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