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艺人”的夙愿 传承手艺将手艺发扬光大

115次浏览 · 由 迷雾风暴 于 2022-04-13 整理

一手按弦,一手运弓,

优美的曲调从指缝间溢出。

曲调悠扬,

手艺精湛,

这一份坚守缘于深爱。

西火镇断炉村50多岁的袁月圆,痴迷乐器40余载,多年来,他潜心研究,自制二胡、锁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乐器达人。

“守艺人”的夙愿 传承手艺将手艺发扬光大

近日,记者在袁月圆家中的工作室看到,袁月圆正在赶制榆林的一批订单,地上、桌子上堆满了制作的工具和材料,墙壁上还挂着刚完工的二胡。袁月圆边做二胡边对记者说:“二胡的构造虽然看起来简单,但是它的制作工艺却十分繁复。锯木、刨形、画线、钻孔、拼装、上弦、涂漆、调音…每一步都是一项精细的手工活”。

“守艺人”的夙愿 传承手艺将手艺发扬光大

除了二胡,在角落的桌子上还摆满了大大小小的锁呐,袁月圆告诉记者:“唢呐的制作非常严格的,有十几道工序,每一道制作工序都是环环相扣的,要做到精致入微,如果一处发生误差,就要重新来做。因此,制作过程中容不得丝毫大意。”

说起对乐器的热爱,袁月圆告诉记者,他的父亲精于乐器制作,耳濡目染,他也迷上了这一行当,在父亲的手教心传下,18岁便学会了二胡、锁呐等乐器的制作方法。因为有在戏剧团拉二胡的经历,他发现制作乐器包含着力学、声学、美学等基本原理,因此每一道工序都严谨对待,不敢疏忽。袁月圆说:“一把二胡包括琴筒、琴弦、琴杆、琴弓等不同的部件,而一把好的二胡就像一个好的话剧演员,演绎出来的曲子才会充满韵味。”

“守艺人”的夙愿 传承手艺将手艺发扬光大

随着时代的发展,旧的乐器制作工艺已不能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于是,除自己摸索着改进外,他还外出学习,师领教,思想观念及制作技术都有了崭新的进步。如今,他所做的乐器造型美观、音色精准、做工精良,受到了专业人士的广泛认可。

“守艺人”的夙愿 传承手艺将手艺发扬光大

2010年,袁月圆看到电商销售正在兴起,开始通过电商销售自己的乐器,经过认真学习,他很快就学会了网上交易的程序和方法,接了不少订单。现在,袁月圆也紧跟市场需求,在微信、快手等平台进行直播销售,产品销往了全国各地。

“守艺人”的夙愿 传承手艺将手艺发扬光大

一个小院,一个木工车床,在无数的工具模型中,袁月圆仍然在潜心制作研究着二胡、锁呐等乐器,把手艺发扬光大,让悠扬的乐器声传向更远的地方,是一代代“守艺人”的夙愿,也是袁月圆的心愿。他希望未来有接班人能学精这门手艺并将它不断完善创新,将非遗瑰宝传承下去,也将这这种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涉及乐器

二胡(拼音:Erhu) 始于唐朝,称“奚琴”,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一种中国传统拉弦乐器。二胡,即二弦胡琴,又名“南胡”、“嗡子”,二胡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

猜你喜欢

由 汤圆 于 2025-04-10 整理
在中国传统音乐宝库中,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占据了一席之地。而当经典民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与二胡相遇,便产生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魅力。
阅读全文 >>
由 苏肆 于 2025-03-11 整理
在二胡艺术的璀璨星河中,《月牙五更》如同一颗明珠,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邃的意境,吸引着无数听众。这首乐曲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五更调”,而是作曲家刘明源先生以东北民歌《月牙五更》为素材,融合了戏曲音乐元素创作而成的一首二胡独奏曲。
阅读全文 >>
由 尼禄 于 2025-02-27 整理
在20世纪70年代,二胡演奏家刘长福先生以其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创作了一首蒙古族风格的二胡曲——《草原新牧民》。这首曲子不仅是对内蒙古大草原壮丽风光的描绘,更是对年轻一代牧民们丰富多彩的生活和他们乐观、愉快心情的赞歌。
阅读全文 >>
由 象牙山首富 于 2025-02-14 整理
《苗岭春早》是一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二胡名曲,它以独特的音乐语言描绘了中国西南部苗族人民的生活景象和自然风光。这首曲子不仅展示了二胡这件传统乐器丰富的表现力,同时也通过音符传达出了春天的气息和生命的律动。
阅读全文 >>
由 夜夜 于 2025-01-02 整理
作为中国民族音乐中不可或缺的一员,二胡以其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深受乐手们的喜爱。然而,由于其结构材质主要为木材和蟒皮等天然材料,因此对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尤其是在温度骤降、空气干燥的冬季。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