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与道教文化的关系

385次浏览 · 由 辞惘 于 2022-09-17 整理

近日,湖南邵阳与广东岭南古琴文化交流活动在邵阳举行。在邵阳玉清宫玉清琴舍,广州市岭南古琴艺术非遗传承人陈是强以《古琴的历史-来历》为题作专题讲座,并弹奏了古琴名曲《山居吟》。“古琴艺术融合了古往今来人们的审美情趣与智慧,是浓缩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彰显着中华儿女对美好事物的赞颂与追求。”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玉清宫住持吴理之道长说。

古琴与道教文化的关系

在我国的传统乐器中,古琴是常伴道教仙真左右的重要器物,历代高道往往以琴兴逸、弹琴喻心,使古琴与道教的核心思想、隐逸文化和修炼实践联系起来。

2003年,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古琴申遗专题视频中,那位五缕长髯、仙风道骨的抚琴长者就是中国道教协会原会长闵智亭道长。2006年,古琴艺术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古琴在制作上便与道教所倡“道法自然”相契合,在形制、尺寸上蕴涵了天、地、五行、六合等与大自然相关的信息。如东汉文学家蔡邕在《琴操》中所言:“昔伏羲氏作琴……琴长三尺六寸六分,象三百六十日也;广六寸,象六合也……上圆下方,法天地也。”最初的古琴为宫、商、角、徵、羽五弦,象征着土、金、木、火、水五行。后来,周文王与周武王各自增添了一根弦,便成了文武七弦琴,距今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古琴的三种音,泛音、散音、按音,都能模拟与表现“自然”。泛音如天籁,给人清冷入仙之感;散音松沉而旷远,让人起远古之思;按音则非常丰富,时如人语,时如人心之绪,缥缈多变。泛音像天,散音同大地,按音如人,古琴音被称为“天地人”三籁。

道士们演奏古琴往往在清风明月山水之间,展现出道教文化隐逸气质的一面。如唐代大隐士朱桃椎《茅茨赋》里描写的古琴演奏场景:“枕明月而弹琴,对清风而缓酌。望岭上之青松,听云间之白鹤。用山水而为心,玩琴书而取乐。”早在汉代,古琴的演奏就不再局限于正式的礼乐场合,正如东汉学者应劭所说,人们常演奏的乐器中,“琴最亲密,不离于身,非必陈设于宗庙乡党,非若钟鼓罗列于虡悬也,虽在穷阎陋巷,深山幽谷,犹不失琴。”穷阎陋巷、深山幽谷都是可以演奏古琴的场合。明代琴学大家杨表正说:“凡鼓琴必择净室高堂,或升层楼之上,或于林石之间,或登山巅,或游水嵋,或观宇中,值二气高明之时,清风明月之夜,焚香静室,坐定,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与神合,灵与道合。”清风明月、与阴阳二气通达之地,更适合古琴演奏,演奏环境增添了古琴的隐逸气质。

道教认为,古琴的音色静美沉厚,淡泊脱俗,与“道”相合。古琴曲《幽兰》《列子御风》《逍遥游》《平沙落雁》《山居吟》等都蕴涵有“道”的思想内涵。因此,历代高道多把古琴与寻求“道”的修行实践联系起来,而这一修行又是以心性修炼为主的。琴声与人的心性相通,《通玄真经注》中即言“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则声凄凄然,有思心,则声迟运然,有怨心,则声回回然,有慕心,则声裴裴然。”通过“心、手、物”的连接,弹琴人的心性能够在琴声中得以表达,琴声也会反过来影响弹琴人的心性。清代道士汪东亭即说“弹琴则心静,眼因须注视弹琴之微,故杂念不起”,“久久纯熟,心自静,神自定,神定则气和”,弹琴能够让人神定气和,从而有益心性修炼。

与此相应,弹奏古琴时,又需要演奏者心平气和。《吕祖全书》中即言:“琴之为道,皆具玄妙!但鼓奏之时,心要静旷,气要和平,指要安闲,不着于身,不着于物,不着于境,并不着于琴。默出此心,与太虚打成一片,则随指所奏,皆为太古之音!”琴道玄妙,琴声与人的品性、心境紧密相连,古琴的弹奏是在神游霄汉的体验中进行的。唐代高道司马承祯还在《素琴传》中引尧时许由、春秋时荣启期的例子,将居陋室、着褐衣的清贫隐士形象与古琴“琴德”相联系,认为古琴的“琴德”与隐士宁静、内观的精神境界相契合:“原宪居环堵之室,蓬户瓮牖褐塞匡坐而弦歌,此君子以琴德而安命也。许由高尚让王,弹琴箕山;荣启期鹿裘带索,携琴而歌,此隐士以琴德而兴逸也……是知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矣。”

历代高道中有不少擅于弹奏古琴者被载入古琴发展史。据《列仙传》等记载,先秦时期,就有务光、涓子、琴高等修仙之人喜好抚琴,如涓子“拊琴幽岩,高栖遐峙”,作有《琴心论》和琴曲《天风环佩》;琴高“以鼓琴为宋康王舍人”。东汉末年,制度性道教创立之后,擅古琴的道士更是不计其数。张道陵“性沉默,好古博经史,兼明星气图纬之学,尤妙抚琴,别得真趣”。魏晋道士孙登“好读《易》,抚一弦琴,见者皆亲乐之”。南朝齐、梁时道士陶弘景“善琴棋、工草书”,并善诗文,曾为琴曲《胡笳曲》作词。唐代道士司马承祯通音律,善作曲,能制琴,曾作《幽兰》《白雪》《蓬莱操》《白雪引》等,并为唐玄宗制《玄真道曲》。元末明初道士冷谦“晓音律,善鼓琴,飘飘然有尘外之趣”,洪武年间被诏为太常协律郎,除谱写乐曲和教授乐生之外,还参与考订雅乐和校定音律,著有《冷仙琴声十六法》。

清末青城山道士张孔山将多年搜集的数百首琴曲和谱集详加核定,选出145首编成《天闻阁琴谱》,是明以后收入琴曲最多的谱集,同时还收录了有关古琴美学、律学、上弦法等方面的理论学说。张孔山创作了众多琴曲,他对春秋时的古琴曲《流水》进行加工,增加了许多“滚、拂、绰、注”的手法,模仿水流湍急的声音创作出的“七十二滚拂”《流水》,成为后人学琴的首选谱本。

如今,张孔山的第七代嫡传弟子之一彭洁,是四川省西昌市市级古琴艺术非遗传承人,她的一首原创古琴曲能使人感受到“琴德”中的淡泊脱俗。“要将古琴弹好,必须具备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功底。因此,在学习古琴文化的同时,我还学习中医、书法、茶道、太极,融会贯通各种传统文化。”彭洁说。

涉及乐器

古琴(拼音:Gǔ Qín)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猜你喜欢

由 小何 于 2024-04-03 整理
在远古洪荒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洞察,开创了一项影响深远的艺术创举——制琴。这个传说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长河中,至今仍被后世传颂。
阅读全文 >>
由 Fucui 于 2024-03-16 整理
古琴,作为中国古老的弦乐器,其指法精细繁复,蕴含着深厚的美学与哲学理念。学习古琴的过程中,除了掌握正确的指法技巧,规避错误同样重要。以下是古琴指法中应特别注意的五大禁忌。
阅读全文 >>
由 南丘 于 2024-03-14 整理
在中国古典乐器中,古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声音魅力备受世人推崇。其演奏技艺中的右手取音,更是展现了古琴音乐灵动变幻、韵味深长的特点。古琴的右手技法丰富多样,包括擘、托、挑、勾、剔、打、摘等多种手法,每一种技法都蕴含着极高的艺术性和深厚的音乐表现力。
阅读全文 >>
由 一口泡芙 于 2024-03-14 整理
古琴艺术中,独特的指法技巧不仅是演奏技艺的核心,也是表现音乐意蕴和情感流动的关键所在。其中,“蛇行鹤步”作为一种高级且极具艺术表现力的古琴指法,深受琴家们的尊崇与喜爱。
阅读全文 >>
由 雾凇 于 2024-03-14 整理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人渴望在忙碌之余寻找一片心灵净土,回归古典,感受古琴所带来的宁静与深邃。学习古琴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那么,如何高效地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古琴呢?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