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闷笛的应用

122次浏览 · 由 ky 于 2022-02-22 整理

小闷笛是楚雄彝族人民的一种民族乐器。它是用竹管制成。小闷笛长约三寸,宛如小指般粗细,音孔共有四个,前方三孔,后方一孔。吹奏乐时靠口中气流控制音阶和音量,并以放开不同音孔和基手掌的蒙放来改变音调和音色。

小闷笛的应用

彝族人民特别喜欢在阳春三月吹奏闷笛,以便在欢畅的乐声中开始春播生产。届时,山林间百花争艳,田野里笛声飞扬。

闷笛常与竹笛、三弦和木叶等乐器组合在一起进行合奏,还经常为歌唱伴奏,出现在彝家唱山歌、对调子的场合里。在彝族青年男女恋爱和“打 歌”时,小闷笛是形影不离的“红娘”。它由男性演奏,小伙子就是用闷笛来约会心爱的姑娘的。

在恋爱生活中,男青年用笛声向自己的情侣倾吐内心的隐秘,抒发纯真的爱慕之情, 许多美满婚姻就是伴随着笛声缔结的。民间艺人常把要表达的词意用小闷笛描述出来,把情感溶于吹奏的乐曲之中,所以在许多不便用语言表达的场合里,小闷笛就成了彝家的代言人。

常即兴吹奏,传统独奏曲有《出工调》、《过山调》、《阿苏则》、《顺宁调》、《沙街调》、《马樱花》等。

20世纪80年代初,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歌舞团,开始了对小闷笛的发掘和研究工作,创作了闷笛独奏曲《彝家乐》和《乌蒙的春天》等。1980年9月,在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中,小闷笛加入到彝族小乐队,演奏了器乐合奏《接亲路上》,并在其中担任领奏,充分发挥了它欢快优美的山歌特色,增加了民间喜庆的热烈气氛,收到较好的艺术效果,获得音乐界的好评。作为色彩性乐器,它还多次用于民族乐队和中西混合乐队以及为合唱、领唱伴奏的乐队中,从不同角度显示了它的鲜明特色和艺术魅力。

涉及乐器

小闷笛(拼音:xiǎo mèn dí)俗称皮哨子,是彝族双簧气鸣乐器。彝语称耶哈鲁或奔麦黑的里。彝语“奔麦黑”为虫壳,“的里”为笛,意即虫壳作簧哨的笛子。

猜你喜欢

由 山霁 于 2022-02-22 整理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国内首张小闷笛器乐曲VCD专辑。
阅读全文 >>
由 湛鹰 于 2022-02-22 整理
1982年,在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和北京管乐器厂支持和帮助下,对小闷笛进行了改革探索,先后制成了五孔(前四后一)小闷笛(音域g1—e3)和加键七孔( 前六后一)小闷笛(音域f1—f3)。
阅读全文 >>
由 山霁 于 2022-02-22 整理
闷笛有着久远的历史,但究竟起源何时何地?今日已难于查考。据云南彝族地区许多民间老艺人讲述,彝族远祖曾用小闷笛吹退洪水,拯救了彝家人的性命,它是由彝族祖先世代相传 、一脉相承而流传至今的。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