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傣玎(西玎)发源及历史

傣玎是傣族弹拨弦鸣乐器。又称西玎或玎西。傣语“玎”意为弹奏之琴,是傣族弹弦乐器的总称。流行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思茅、临沧等地区。 傣族早在明 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936年),明代李思聪、钱古训二人接受朝廷派遣,前往 百夷(今德宏傣族地区)进行考察,曾见到“百夷乐”的乐队中使用着类似胡琴的乐器,在他们所著的《百夷传》中称作“胡琴之类”。这便是今日傣族的西玎。据此说来,傣玎已有了六百年的历史。 傣玎在 汉 晋时期史称“ 滇越”。元明时期称其为“百夷”。 明代中叶,能歌善舞的傣族人民便来到祖国内地表演民族歌舞。《 云南通志·百夷传》载:“车里乐者,车里人所作,以羊皮为三五(尺)长鼓,以手拍击之,间以 铜铙、 铜鼓、 拍板,与中国(内地)之乐无异。其乡村饮宴,则击 大鼓、吹 芦笙、舞(盾)牌为乐。” 关于玎,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傣族...
阅读全文 >>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