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葫芦丝技巧

葫芦丝文化艺术还交融了民族思想的神奇之美。葫芦丝在傣族民间有一种特殊说法“竹子象征男性,葫芦象征女性”。葫芦丝由“葫芦”与“竹子”组合,紧密相连。意为:“夫妻相亲相爱,家庭和睦,生活无灾无祸”。 葫芦丝音色之“柔”与“美”,时而圆润多情,时而缠绵悠远,时而婉转明快,像清纯的小溪,像多情的凤尾竹,像绵延不断的江水……,描绘出一幅幅柔、美、静、纯的傣家生活画面。细腻纤柔,亘古情长,深刻地刻画出被人民称为“水一样的民族”的傣族人民的性格,浸透着深厚的傣族文化内涵。 另外,葫芦丝在演奏技巧上的“虚指颤音”、“腹颤音”、“打音”、“迭音”、“滑音”、“循环换气”等一系列的特殊技巧,能将不同的主题、体裁、意境、情感的乐曲演奏得淋漓尽致,如演奏葫芦丝著名乐曲《竹林深处》前两小节25——52|23--|其中第二小节的“3”音就要用虚指颤音来演奏,是...
阅读全文 >>
葫芦丝乐曲《希望》的难点:乐曲中带5和6的地方。 我们学习葫芦丝流行于傣族地区,傣族人民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傣族居住的地区风光秀丽,葫芦丝的“丝”是丝绸的丝,它发出的声音有如抖动的丝绸那样飘逸、轻柔,所以称之为葫芦丝,让葫芦丝像朋友一样伴随着你们的成长。 葫芦丝除了可以演奏傣族的乐曲之外,许多的葫芦丝爱好者也用来吹奏一些流行歌曲,一直希望学习吹奏电视剧《大长今》的主题曲《希望》。 演奏提示: 1、注意乐曲的情绪和演奏时的面部表情。 2、注意伴奏曲的演奏顺序。 3、试着和着伴奏来吹奏乐曲。 4、加一些朝鲜族的耸肩膀动作,在前奏和间奏部分三拍一次的晃动身体。 5、情感提升。 ...
阅读全文 >>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是云南少数民族特有的乐器之一。主要流传于云南省滇西傣族地区,在布朗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中也较为流行葫芦丝因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近年来受到广大中小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 传统葫芦 丝属簧管类乐器,其结构由一个葫芦和两根(或三根)竹管组成,葫芦上端为吹嘴,下端与葫芦连接的三根竹管为音管,其中,中间一根较粗较长的竹管为主音管,主音管正面有六个音孔(按音孔),背面上端有一个音孔为第七按音孔,下端有一个泛音孔(出音孔)和两个穿绳孔.主音管顶端装有金属簀片,插入葫芦,其尾端装有软塞子。 葫芦丝的构造: 葫芦丝的构造很特别,主要由三部分组成,既天然葫芦、竹管和铜质簧片...
阅读全文 >>
对普通业余爱好者来说,学葫芦丝并没有什么生理上的特殊要求。只是学吹葫芦丝需要一定的肺活量,同时,气息是一个不够直观的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学习时也不好掌握,因此,气息的训练较为复杂,应该说只要年龄达到10岁以上,都可以学吹葫芦丝或其他管乐器。但是,对于想从事专业或有更大发展空间的学习者而言,要求就要全面一些,包括生理上的,如唇、齿、指、肺活量、身体灵敏度,另外素质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如音准概念、节奏概念、音乐感受力等。 许多要求是天生具备的,并不通过努力就可以获得的,很多人可以吹的很好,但是最终不能达到艺术的顶峰,这和本人的先天所具有的一些条件是分不开的。我个人看来,成人学习葫芦丝要想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境界是十分的困难的,但是完全可以达到吹的很熟练,各种技巧也可以大概练出个7、8分,另外表现力方面等等都可以通过努力获得。也就是说只要自己主观上努力了,还是一样可以把音乐作品很好...
阅读全文 >>
所有的乐曲从艺术性上来说,并没有高下之分!从技巧的难度的根本性上来说,也无难易之分。即使只有一个长音,要吹出好的音色以及控制极佳的、富于变化的力度也不是容易的事!就入门和初级性来说,我们只可以从技巧的相对性难度、乐曲风格的相对性难度以及学习的阶段性要求来考虑。从这一点上来说,葫芦丝入门或学习初级阶段的独奏曲,可以选择《婚誓》、《马兰花开》、《望春风》、《有一个美丽的地方》、《月光下的凤尾竹》、《情深意长》、《湖边的孔雀》等等,以及接近以上乐曲难度的,大家都可以自己选择作为初级阶段的学习曲目。 ...
阅读全文 >>
我们在演奏学习葫芦丝的时候,常在乐谱或简谱看到一些特殊符号,不明白什么意思,下面为大家整理和说明这些常见符号的意义。 1、单吐“T”,利用舌尖部顶住上腭前半部(即“吐”字发音前状态)截断气流,然后迅速地将舌放开,气息随之吹出。通过一顶一放的连续动作,使气流断续地进入吹口,便可以获得断续分奏的单吐效果,完成单吐的过程。单吐一般在音符上方用标示。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单吐又可以分为断吐和连吐两种。 2、双吐“TK”。双吐是用来完成连续快速分奏的技巧。首先用舌尖部顶住前上腭,然后将其放开,发出“吐”字。简言之,在“吐”字发出后,立即加发一个“苦”字,将“吐苦”二字连接起来便是双吐。 3、三吐“TTK”或者“TKT”,即“吐吐苦”或者“吐苦吐”,三吐实际上是单吐和双吐...
阅读全文 >>
《多情的巴乌》这首曲子是著名作曲家张汉举老师的经典之作,此曲原本是一首彝族风味的声乐曲,歌词大意是这样的,云雾山中遍地竹,砍棵竹子做巴乌,吹的我呀傻呼呼忘记种包谷,亏得他呀来帮忙,种完包谷吃晌午,巴乌吹到庄稼熟。 此曲用葫芦丝或芭乌来演奏效果极佳,但在演奏上有一定的技巧,要想演奏好此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短颤音和顿音相结合的演奏;二是变化音#1和#5的演奏;三是气息的控制。我们首先看短颤音和顿音相结合的这一段也就是不包括前奏的第6—13小节。在这里要求较高的是短颤音的演奏,手指的动作不能机械,要富有弹性和活力,顿音采用硬吐音来演奏,注意嘴唇的配合,避免吐音的出现,做到干净有力。 接下来我讲一下变化音#1和#5的演奏,在本曲中我建议#1和#5的演奏均采取放半孔的方法来演奏,这样演奏的效果音乐更具民族风格,更流畅,更具动感。气息强弱的控制在此曲的演奏中显的特别...
阅读全文 >>
节日的德昂山,是一首有着浓郁的德昂族音乐风格的独奏曲,特别是引子的演奏采用了长滑音这一技巧,再就是变化音的采用是此曲最具独特风格的地方。此曲单从乐谱上看,是一首简单的独奏曲,但只要听过之后你就不会这样人为了。 一、引子部分的演奏 此曲最诱人,最具民族特色,最能体现葫芦丝这一乐器的魅力就是引子部分,先讲一讲长滑音的演奏,“长滑音”顾名思义即两音之间的过渡变得缓慢,一般的滑音也可以抹音,是使两句之间的过渡变得圆润、优美、流畅,而长滑音使两者之间的过渡变得模糊,在音响效果上有如高空抛物的配音,又好似人哭泣的声音,长滑音是怎样演奏出来的呢,无论上滑或下滑,都是在普通滑音的技巧上把手指移动的速度放到最慢,长滑音自然出现,大家可以试一试。 在引子中凡要求长滑音的都做了滑音标记,特别提醒大家低音上要控制好无名指,在气息上要配合好,气息的力度要随着音的下滑逐渐加强...
阅读全文 >>
全曲共分五个部分,即:引子,中板,快板,中间自由乐句,尾声。本曲旋律优美,既有傣族音乐风格,又具有完整的音乐体裁,表现手法极为丰富,其演奏用了全接作1和全接作5两种指法,使旋律更优美感情的变化更为丰富。 最后介绍一下本曲所用技巧,本曲所采用的比较突出的技巧主要是双吐和颤音的运用,由于这两个技巧用得很多,所在演奏中的难度明显增加。但也正是这两个技巧的运用使得乐曲的快板表现更为热烈欢快,振奋人心。 下面我把本葫芦丝曲在演奏是需注意的地方给大家稍作提示。 一.引子部分的演奏 引子采用全接作1的指法进行演奏,葫芦丝演奏中注意旋律的流畅,特别是两个复依音的表现,既6135和612,另外就是52中的波音的表现要自然,松弛。整个引子的演奏要做舒展,大方。伸缩自如。 二.中板部分 在中板这一段除了第九小节转为全接作5的指法有比较...
阅读全文 >>
作品主题:夜是美丽的,让人回味阳光下的劳作:夜是狂欢的,侗家儿女聚集在一起,欢跳歌舞。引子伤心悦目,似水柔情,侗乡之夜充满欢乐和温情。曲调自由而舒畅,吹奏时不要停顿太过明显,保持曲调流畅。在演奏的时候速度及气息变化要注意运用。这是一首6级葫芦丝曲目。由杨明作曲。 一、引子部分 引子的演奏通常较自由,在此我就按照我自己对此曲的理解来介绍,我认为在本曲引子的演奏中较关键的是速度的掌握和气息的调整。在这一段里气口的选择并不是唯一的,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觉去进行换气。作者的一度创作很重要,但演奏者的二度创作也同样重要。接下来将一下速度的处理,一般来说引子中的速度虽说是自由的散板,但也得在原有节奏的基础上来发挥。密集节奏连在一块的乐句一般由慢到快再渐慢或突慢或到了某个音以后,突然慢下来,或停在某个延长音上。 二、中板的演奏 中板的演奏不难掌握,...
阅读全文 >>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