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浙派古琴"、"温州话吟诵"传承人黄德源:抚琴寻知音 吟诵传乡音

209次浏览 · 由 左树 于 2022-09-21 整理

早上临书法、画牡丹,下午演奏古琴、吟诵。这是他每天雷打不动要做的事情。有人说他的“生活日历”几十年没有变,太枯燥;也有人不明白年过古稀的他,为什么还坚持每天花数小时演奏古琴、画画、吟诵,每样都不落下。

“我一点都不累,每天享受诗情画意的生活,把抚琴、吟诵,这些传统的非遗当成最佳的养生方式。”78岁的书画家、温州市非遗浙派古琴传承人、温州吟诵非遗传承人黄德源,在艺术馆里一边拿出自己新出的《大贞堂琴书画谱》,一边与记者聊起了自己如何走在琴、书、画路上。

非遗"浙派古琴"、"温州话吟诵"传承人黄德源:抚琴寻知音 吟诵传乡音

一句古琴知否
踏上学艺之路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黄德源七八岁时便爱上二胡、三弦、琵琶等乐器,爱上古琴源于11岁那年。他在亲戚家拉二胡,遇见做古琴生意的长者,轻声问他:古琴知否?古琴“微、妙、圆、通”的音色知否?两个知否,令黄德源对古琴产生了兴趣。1955年7月,他在外公的支持和帮助下,携带温州"六样"礼品到了杭州,浙派古琴艺术大师徐元白为师学古琴。徐元白先生去世后,他又继续跟着徐元白的夫人学古琴。

古琴声声藏故事。在掌握古琴的演奏技艺以后,黄德源就再也没有放下古琴,先后辗转上海、南京和北京等地,与全国各地的琴师交流,不断提高琴艺。

他演奏古琴时,不拘泥于古代琴法,甚至对演奏的指法进行革新。譬如,他对古琴曲《阳关三叠》进行了改编,使其更加完美。每每,抚琴之后,黄先生都会有缺少知音寂寞之感,于是他想到了传授古琴。

在传授古琴时,他发现传统古琴教学没有练习曲,就自行摸索出一套“以曲代练”的方法,用《关山月》《酒狂》等经典的、短小的曲目作为学生练习指法的曲目。他还撰写了《漫话古琴》一文,重点落在“漫话”,深入浅出地说明了何为琴道,演奏古琴技巧与曲子的意境又是如何融合的,让古琴爱好者深刻感悟古琴带给人的一种情感,一种境界。

随着学生越来越多,2008年,他牵头成立了温州市古琴协会。当时温州真正会演奏古琴的仅十几个人,现如今温州的古琴爱好者已有数千人。

非遗"浙派古琴"、"温州话吟诵"传承人黄德源:抚琴寻知音 吟诵传乡音

一个“改”一个“耳濡目染”
充分显示书画与吟诵的天赋

黄德源在画画与吟诵方面的天赋,都是无意间被挖掘的。

关于学书画,黄德源强调了一个“改”字。1959年,初中毕业的黄德源,原本按父亲的意思,要跟当时被称为“东瓯才子”的温州名医徐堇侯学中医。徐堇侯先生却无意间发现了他的书画天赋,直言让他改学书画。徐堇侯先生是永嘉画派的开拓者——汪如渊的学生,也是书画家刘旦宅的老师。

徐堇侯先生说通了黄德源的父亲,让黄德源弃医从书画。从1980年开始,黄德源专攻牡丹画。他一边传承永嘉画派的特点,一边又在创作牡丹的技法进行突破,包括水墨、彩墨、淡墨、重彩等,凸显了牡丹的雍容、典雅。

另外,关于温州话吟诵,黄德源则提到了“耳濡目染”四个字。他的母亲、舅舅都在蒙馆私塾念过书。尤其是他的小舅舅是当时学堂里吟诵最好的一位,自然也将温州话吟诵这颗种子埋在了他的心里。慢慢地,这颗种子也就生根发芽了。

2012年,中央民族大学教授、中华吟诵学会秘书长徐健顺团队在全国做中华吟诵的采访和录制,并进行整理。当他们听了黄德源录制的温州方言吟诵,感觉非常惊艳,先后录了三次。2014年,黄德源被评为温州吟诵非遗传承人。

这么多年,牡丹画与温州话吟诵一直伴随着他,他也常对他人说:“我时常被人贴上了酷爱在作画时,进行温州话吟诵的标签。这个标签真的挺好,让我心情愉悦,特别放松。”

爱在艺术馆
定期开展公益课

琴有声音,爱有回响。当古琴、书画、温州话吟诵,让黄德源感受到快乐时,他也把这份快乐传递给了更多的人。他在温州市工人文化宫、永嘉琴学研究会,均开设了公益班,或教古琴,或教书画与吟诵;他还走进中小学、幼儿园举办吟诵、书画公益讲座。

为了让更多的年轻人也爱上古琴,他还追赶潮流,学习年轻人喜爱的网上直播。通过最通俗易懂的网上直播,免费教全国各地的古琴爱好者如何演奏古琴。

黄德源传承古琴、温州话吟诵的执着,深深打动了他的学生们。他的学生们于今年,用一百多天的时间,建成了一座青砖黛瓦间,满是古色古香之韵的黄德源艺术馆。

“黄德源老师一直和我们念叨,这个艺术馆,虽然是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但他更希望这个艺术馆是属于大家的艺术馆,是具有公益性质的艺术馆。记得黄德源老师的学生在群里发筹建艺术馆的建议,下午就筹得了100多万元。艺术馆建成后,就向热爱古琴、书画、温州话吟诵的人敞开大门,定期开展公益课。”黄德源艺术馆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

“将艺术馆建在社区,是‘非遗之花’在社区的美丽绽放。它吸引了更多人在家门口体验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感受古琴、温州话吟诵、书画如何飞入‘寻常百姓家’。”市民陈女士,一边参观艺术馆,一边拍照发朋友圈,让朋友记得来打卡。

采访结束,黄德源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如今,黄德源老师最喜欢做的事,或与好友、学生在艺术馆里一起书画、吟诵;或与老伴、学生去乡村品茶、演奏古琴同乐……他这一生的爱,在古琴、书画、温州话吟诵里,在非遗里……

涉及艺术家

黄德源,非遗"浙派古琴"、"温州话吟诵"传承人。
阅读全文 >>

涉及乐器

古琴(拼音:Gǔ Qín)中国的传统乐器,至少有三千五百年以上的历史。古琴又称瑶琴、玉琴、七弦琴。古琴有标志音律的13个徽,亦为礼器和乐律法器。属于八音中的丝。古琴音域宽广,音色深沉,余音悠远。

猜你喜欢

由 小何 于 2024-04-03 整理
在远古洪荒的时代,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氏,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对宇宙万物的深刻洞察,开创了一项影响深远的艺术创举——制琴。这个传说犹如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长河中,至今仍被后世传颂。
阅读全文 >>
由 Fucui 于 2024-03-16 整理
古琴,作为中国古老的弦乐器,其指法精细繁复,蕴含着深厚的美学与哲学理念。学习古琴的过程中,除了掌握正确的指法技巧,规避错误同样重要。以下是古琴指法中应特别注意的五大禁忌。
阅读全文 >>
由 南丘 于 2024-03-14 整理
在中国古典乐器中,古琴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声音魅力备受世人推崇。其演奏技艺中的右手取音,更是展现了古琴音乐灵动变幻、韵味深长的特点。古琴的右手技法丰富多样,包括擘、托、挑、勾、剔、打、摘等多种手法,每一种技法都蕴含着极高的艺术性和深厚的音乐表现力。
阅读全文 >>
由 一口泡芙 于 2024-03-14 整理
古琴艺术中,独特的指法技巧不仅是演奏技艺的核心,也是表现音乐意蕴和情感流动的关键所在。其中,“蛇行鹤步”作为一种高级且极具艺术表现力的古琴指法,深受琴家们的尊崇与喜爱。
阅读全文 >>
由 雾凇 于 2024-03-14 整理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许多人渴望在忙碌之余寻找一片心灵净土,回归古典,感受古琴所带来的宁静与深邃。学习古琴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增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那么,如何高效地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古琴呢?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