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天琴资讯

天琴是广西壮族独具特色的乐器之一,属于弹拨类乐器,在壮族民间多作为伴奏乐器,流行于广西龙州一带,壮语称“叮、鼎”,译为“天”,并视为与天交流的法器,故天琴在壮族民间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最早研究壮族天琴的是卢克刚的《壮族天琴音乐调式及其多声结合特点》分析了天琴的音乐形态,包括其音律、音组织和多声结合等。对天琴音乐形态作研究的还有李亚楠的《中越天琴音乐形态的共性特征》以天琴的调式调性、曲式结构、节奏节拍等方面来研究中越两国天琴音乐形态的共性特征。关于天琴的研究还有以下内容。 第一,对天琴的介绍和制作、改良的研究有:袁寿玉的《20世纪以来广西布傣天琴制作工艺研究》介绍了布傣天琴的历史渊源、形制和制作工艺,同时探讨了天琴的改良。在其《传统布傣天琴与改良天琴制作工艺对比研究》中,比较了传统与现...
阅读全文 >>
弘扬工匠精神 奏响时代强音 秦华北,壮族龙州天琴制作技艺的第四代传人,13岁起跟爷爷学做琴,专注天琴制作45年。 选取质量上乘的葫芦,只是制作一把好琴的开端,面板才是其中的关键所在,天琴的面板以梧桐木为上品,其中又以龙州本地产的青桐木、泡桐木为最佳,在秦华北眼里,制琴的其他配件都有替代物,唯独面板无法取代。 在广西著名民族音乐家范西姆教授的指导下,秦华北先是将天琴从三节杆改为一节贯通再将棉纱线琴弦改为尼龙弦,并按正四度固定音高定弦,音域扩展到四个八度,可任意转调;最后还将手拨弦改为用拨片弹弦。 改良后的新天琴,从只能弹唱一声部变成可弹唱两声部和三声部,丰富了天琴弹奏的音律...
阅读全文 >>
一边手抱天琴,一边摇动挂在脚上的铃铛串,边弹边唱,这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壮族天琴的表演方式。 圆润明亮的古老琴声配以清脆悦耳的歌声,总能让人沉醉其中。壮族天琴的音乐魅力让一代代天琴传承人为之痴迷,1998年出生的李恩平就是其中一位,他用一把天琴,一身才艺,一颗炙热的心,演绎着壮族文化的新活力。 天琴带来更广阔的世界 “泉水弯弯过山坡,壮人生来爱唱歌……”,日前,在“壮族三月三·八桂嘉年华”南宁主会场的彩排现场,李恩平带着自己的学生反复练习着即将表演的曲目。李恩平告诉记者,今年的“壮族三月三”主会场活动,在南宁青秀山风景区专设了天琴表演区,他和团队将现场弹唱《唱天谣》《阿姐琴谣》《山歌恋》《放雁》4首歌,为到场的游客、市民献上一份多彩的非遗文化大餐。 天琴是壮族人民发明的古老传统民族乐器,主...
阅读全文 >>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