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月琴概览

月琴

月琴(拼音:yuè qín),汉族弹拨乐器,起源于汉代。曾流传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现在还流传于中国和越南。早期月琴长颈,一般有十二品左右。清代出现八品左右的短颈月琴,便于演奏高音区,常用于戏曲曲艺的伴奏。1950年代发展改良阮之后,月琴在中国大陆通常指短颈月琴。

月琴在彝族、哈尼族、苗族等少数民族人民的音乐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常用于男女青年的社交和恋爱生活中。在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喜庆的“跳歌”、“跳坡”等活动中,它更是不可缺少的、用于传情达意的乐器。弹琴者一人或数人边弹边跳,众人则随后围圈踏节而舞。

月琴乐曲丰富多彩,各民族、各地区又有所不同。彝族较著名的传统独奏曲有:《刮地风》、《野马过河》、《一对鹅》、《六背腔》、《甘洛调》、《数西调》、《雷波调》、《威宁调》、《大理调》、《草皮调》和《嘎木调》等。哈尼族月琴曲有《过山调》等。

  • 中文名:月琴
  • 可追溯历史:汉武帝时(公元前140年—前87年)
  • 起源:月琴起源于阮
  • 主要地位:京剧乐队三大伴奏乐器之一
  • 基本形态:音箱呈满圆形,琴脖短小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完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