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古琴资讯

1月7日晚,“箫声琴韵”琴箫合奏音乐会在天津“声色”剧场举办。本次音乐会由天津音乐学院教授李凤云和王建欣精心准备,献给广大听众的新年礼物。 音乐会以李凤云教授和王建欣教授的琴箫合奏《梅花三弄》开始,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之音韵也。随后的古琴独奏《流水》和《广陵散》是李风云教授多年来音乐会的保留曲目,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结为“知音”的故事家喻户晓,音乐中巍峨苍劲的高山,涛汹涌的流水,展现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国人情怀。 据了解,2003年,古琴艺术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打谱”工作成为挖掘和传承古琴艺术的重要内容。音乐会中《颐真》和《山中思友人》为李凤云教授打谱的曲目,均取自1425年的《神奇秘谱》。《颐真》一曲,据琴史记载为唐董庭兰所作。《山中思友人》或感时,或怀...
阅读全文 >>
1月1日上午,由周口师范学院博士顾永杰主持的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传统古琴斫制技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项展在周口市博物馆四楼展厅开展。展览开幕式由大象新闻进行网络同步直播和网上展览,近5000人实时在线观看。 展览以“斫匠琴心——传统古琴斫制技艺展”为主题,由国家艺术基金管理中心、周口师范学院主办,周口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周口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周口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承办,周口市博物馆、周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活动中,多位古琴专家及学员共聚一堂,以琴为友,共同见证这一盛举。 “传统古琴斫制技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结项展充分展现了周口师范学院成功实施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实力,同时也是周口师范学院近年来重视科教兴校、加快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体现。 本次展览从主题设计到空间布局,...
阅读全文 >>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宜昌博物馆联合素心琴社、任箫遥洞箫工作室于2023年1月2日下午在馆内大厅举办了“七弦传古韵 五声和谐音”——迎新年古琴音乐会。 古人弹琴论道,曲水流觞;今人谈笑鸿儒,琴韵沉吟。本次古琴音乐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立足新时代的非遗文化传承,将场馆特色、馆藏文物和民族音乐相结合,将悠扬琴韵展现在广大民乐爱好者面前,市民们在节假日逛展之余还能沉浸式体验音乐盛宴,用古曲与古人共鸣,感受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独特魅力。 琴音袅袅,箫声悠悠。一首首优美动听的乐曲带领大家走进了美妙的音乐世界,传递了市民对民族音乐的喜爱,对伟大祖国的祝福,对美好生活的歌颂,对兔年新春的期盼。 现场观众纷纷表示“被悠扬的琴声、萧声吸引,既饱了眼福,观赏了馆藏文物漆瑟,还一饱耳福,现场聆听了讲解,享受了一场...
阅读全文 >>
杨宗稷是我国清末民初琴家,其《琴学丛书》是20世纪初最具代表性的古琴音乐文化学术著作。书中他用独创的五行谱,记录了习得和据古代琴谱打谱的数十首琴曲。然而,当代已很少有人能读懂他的乐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博士、副研究员吴叶用现在通行的简谱谱式,对《琴学丛书》中的《广陵散》《幽兰》等26首琴曲进行释译,编著《杨宗稷〈琴学丛书〉曲谱释译》由文化艺术出版社于近日出版,把即将消失的民国古琴曲谱和音响重新带回视野,填补了九嶷琴派琴乐传承中的空白。 创立九嶷琴派 清末民初琴家杨宗稷,字时百,自号“九嶷山人”,湖南宁远人。关于杨宗稷生平,百年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其生卒年也有诸多说法。 吴叶多年来致力于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古琴音乐的研究、继承与发展工作。她经考据,明确解答了杨宗稷生平和学术生涯中的一些疑问。比如,琴界一直传颂着...
阅读全文 >>
2022年12月16日,“山川之窍——传世琴器的解构与再造”展览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开幕,展期持续至2023年1月16日。 展览结合创新艺术装置,以唐、宋、元、明四个时期的传世古琴器为线索,展出根据不同时期的传世古琴仿斫的现代古琴作品30余件,从造型工艺、文字讲述、样式结构各个方面进行展示,探索和讨论不同时期的社会文化观念和审美倾向对古琴器型的影响。让观众了解到中国传统美学的发展及变迁,感受古今的思想与审美碰撞。 为做好疫情防控,目前,深圳博物馆实行分时段实名制预约参观制度。市民观众可通过“深圳博物馆”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预约参观。 ...
阅读全文 >>
扬州自古“千家养女先教曲,十里栽花算种田”,是闻名全国的“中国琴筝产业之都”,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弘扬古琴艺术精神,由江苏省文旅厅指导,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扬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主办,扬州市文化馆(扬州市非遗保护中心)和常州市文化馆(常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广陵琴韵、律动龙城”—— 扬州广陵琴派赴常州展演交流活动12月16日在常州拉开帷幕,该活动从12月16日至12月19日将举办包括广陵派古琴音乐会、古琴展、古琴雅集、古琴讲座等近十场公益惠民活动。 非遗面对面 常州市民畅享古琴非遗初体验 “我把珍珠、红玛瑙、青金石二十多种珍贵的矿石原料,揉进中国传统古琴之中,不仅让古琴漆面流光溢彩,更能让古琴琴声抵达最为难得的‘金石之韵’,此次展演交流活动,我专门携‘八宝灰’斫琴技艺制作的古琴到现场,供常州市民观赏。” 非物质文化遗产古...
阅读全文 >>
12月16日,毕节市古琴协会成立暨壬寅仲冬“卧龙吟”雅集活动在七星关区举行。 活动中,古琴爱好者们围绕主题,以琴表意,用歌抒情,先后演奏了《醉渔唱晚》《平沙落雁》《酒狂》《妆台秋思》《梅花三弄》等古琴名曲。 “目前,协会有会员64人,我们将认真履行职责,积极搭建平台,与外界加强古琴文化交流,夯实市内古琴文化传承传习和宣传。”毕节市古琴协会会长黄宸宇说,协会将全力以赴在毕节传承传习古琴文化,让它在毕节生根发芽,根深叶茂。 此外,该协会还计划开展“古琴文化进校园”,每月举办一次雅集活动,每季度面向社会开展一期免费公益课程,多形式、多渠道大力宣传古琴文化,加深广大群众对古琴文化的了解。 ...
阅读全文 >>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传统拨弦乐器之一,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制作古琴又称“斫琴”,是对古琴进行精工细作的中国技艺。一张上好的古琴需要斫琴师经过上百道工序,历时两三年才能完成。城阳街道,有一位城阳当地专门斫制古琴的工匠,他们家的古琴制作技艺,历经四代传承,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 古琴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孙福万告诉记者,家里从太爷、爷爷到他的父亲,一直到孙福万这一代都在做古琴。孙福万自己做这个古琴有40多年了,从小就跟父亲学做民族乐器的制作过程。 据孙福万介绍,古琴的形制古人流传给我们的是有54种,目前我们在做的有50多种。像有伏羲式、钟尼式、连珠式、蕉叶式、混沌式、落霞式、凤势,有很多种形制。因为每一个形制里面的膛腹掏的都不一样,还有每一块板的密度不一样,所以它的音色也不同。 每一张古琴的制作时间一般在两年多...
阅读全文 >>
今年57岁的肖明胜既是一位古琴制作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又是一位古琴文化的推动者和教育者。他在古琴制作技艺中发挥智能制造优势,引入现代精密加工技术和数控技术,促进了古琴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获评第四批“潍坊民间艺术大师”荣誉称号。 古琴,位列中国传统文化“四艺”琴棋书画之首,是中国的传统乐器。制作古琴,被雅称为斫琴。如今,会弹奏古琴的人不多,懂得斫古琴的人更少,既会弹琴又会斫琴的人更是凤毛麟角。肖明胜1965年出生,在聊城大学化学系毕业后留校工作,2000年来潍挂职,后留潍工作至今。 谈起与古琴的渊源,肖明胜打开话匣子。儿时的他就喜欢声乐,在聊城大学工作时,一位同事邀他去听古琴演奏。“琴声一响,瞬间我就被悦耳的声音震撼到了,以前只在电台听过古琴演奏,这是第一次近距离听古琴。”肖明胜说,第二次听到古琴演奏是2008...
阅读全文 >>
12月1日,武汉琴台古琴文化艺术研究会第二届换届大会在武汉市汉阳区闭幕。本次换届大会采取线上会议的方式进行,罗成伟当选本届研究会会长,大会还选举了新一届研究会副会长、理事。 武汉古琴研究会成立五年多来,作为武汉市唯一的古琴协会团体,在武汉市、汉阳区两级党委、政府和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在弘扬传承古琴艺术的同时,持续挖掘武汉本土琴学积淀,推动优秀传统文化转化发展,发布了《研露楼琴谱勾沉》打谱作品、《知音新琴缘》小说、同名连环画绘本、《琴谱》电影及《嗣音》古琴曲等“知音文化五个一”系列作品,并承办多届武汉琴台音乐节古琴系列展演活动,让一大批市民群众成为古琴艺术的“粉丝”和江城武汉“知音”文化的传播者。 ...
阅读全文 >>

参考资料以及贡献者

完善 关闭